4月19日,臨港區汪疃鎮駐地太公緣垂釣基地,大紅燈籠高高掛,各色彩旗鮮艷奪目,稍寬的地方都停滿了車輛,沿水庫一長溜的釣友們格外引人註目,或掛餌、拋鉤、收線、摘魚,或獨自守候著釣竿,定坐如禪,渾然忘我……原來,太公緣垂釣基地當天正式對外迎客,引來70余名釣友。

  太公緣垂釣基地開門迎客

  釣友們在太公緣垂釣基地釣魚。

  一把小椅子、一個魚護、一根魚竿、一段安靜的時光、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鮮魚……當天,如畫的垂釣基地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釣友們怡然自得地放鉤垂釣著。不一會兒,就有魚兒上鉤,垂釣者輕輕一收桿,魚兒就在原本平靜清澈的水面上劃過一道道漣漪。

  在眾多釣友中,身著紅色上衣的劉娜顯得格外醒目。她是文登德利源投資有限公司的員工,當天淩晨4點就和弟弟趕到了基地,還帶了午飯。“我是在俺弟的影響下迷上釣魚的。”她笑著告訴記者。來自牡丹江市的黃勝濤,4月2日來威海度假,因為特別愛好釣魚,來了之後便急著尋找哪裏可以釣淡水魚。獲悉太公緣垂釣基地正式開釣,便迅速買好設備趕了過來。在高區田村市場賣水果的鄭愛忠,每周末都要釣魚,水果攤則交給妻子料理。當天中午11點記者采訪他時,他已經收獲了4條鯉魚,最大的一條3斤多……垂釣之際,釣友們也不忘互相取經,交流垂釣經驗和技藝,有的則選擇到旁邊的大棚裏采摘草莓。

  近年來,風光秀美的汪疃鎮依托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順應市民的休閑消費趨勢,將休閑理念引入農業中,用產業帶休閑,用休閑促產業,探索出農業與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城郊旅遊型高效農業發展模式——在這裏,遊客們可以踏青賞花,體驗采摘的樂趣,享受垂釣的閑適,觀摩蘆薈深加工和葡萄酒釀造流程,品嘗地道的農家菜肴……城郊旅遊型高效農業的魅力在這片熱土上盡情綻放,“休閑”成了汪疃鎮極富魅力的招牌。

  太公緣垂釣基地便是在這種發展形勢下應運而生的。基地總經理何國華今年61歲,1976年畢業於昌濰農校,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農藝師,去年從榮成絲綢公司退休,總想琢磨點事幹,充實一下退休生活。於是,便在汪疃鎮立交橋南500米、初張路西的毓景生態園裏承包了260畝土地發展休閑農業,其中水庫面積120畝。

  “5個水庫設垂釣區,水庫南邊設采摘區,北邊設娛樂餐飲區。我的目標是建設集農事體驗、休閑垂釣、觀光遊玩、四季采摘、農家樂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型休閑基地。”何國華告訴記者,“目前,水庫周邊的土地已經栽植了桑葚、鈣果、杏子、桃子、梨、柿子、榛子等苗木,我還要在桑葚地裏間栽向日葵,在水庫下遊養殖生態雞鴨鵝。”

  “這個地方水質優良,地理環境好,交通方便,煙臺、威海的釣友來都很近。”前來觀摩場地的威海釣魚俱樂部負責人楊建告訴記者,“我們俱樂部現在註冊了10萬人,全國各地的都有,常年活躍的有七八千人,我們將向更多的釣友推介這個好地方。”

  “釣魚是一項全民性的休閑活動,能讓人放松身心,產業前景很好,希望能與基地開展一些合作。”慕名前來考察市場的威海釣具之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雲賓表示。他還建議何國華進一步完善基地的商業設施等。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益閑。”何不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所言,趁著大好春光,約上三五好友,共赴“太公緣”,共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雅趣呢?(記者 王鵬飛 文/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