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長堡釣魚去!”5月1日大清早,家住德江縣城的一位群眾拉著朋友的手說。
“能釣到魚嗎?”朋友說,“大大小小每天可以釣到10斤左右。”群眾說。“人多嗎?”同事又問。“保守估計,每天不少於100余人,要是碰到星期天或者節假日,江兩岸到處是漁人。”群眾回答。“在家閑著也是閑著,那我去把老婆帶上,今天就去長堡釣魚。”朋友說。
長堡鎮是巴楚與荊州烏江土家文化的盛行地, 位於德江縣東部的烏江岸邊,距德江縣城26千米,這裏資源豐富、氣候溫和,烏江之氣概盡收眼底。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垂釣佳境。這裏素有“烏江奇石之鄉”的美譽,烏江魚也頗具特色。這裏還是沙坨庫區集鎮整體移民搬遷之一。
途中,群眾告訴朋友:“到長堡釣魚不僅僅是釣魚,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回歸自然,要是魚咬了鉤,收桿的剎那間,大家一擁而上,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又是驚嘆又有哀怨,真是難得的童趣。”
據悉,自從沙坨電站蓄水發電以來,每天到長堡釣魚的人絡繹不絕,有老人,有中年人、有小夥子……還有全家大小齊動員。你看看那江面漁船穿梭,江邊魚竿林立,這裏一對,那裏成群,有的鋪著毯子,有的撐著太陽傘,有的坐在樹蔭下……近處張三收魚,不遠處李四拋線,再遠些王五撒餌,沒有“怕得魚驚不應人”的約束,只有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歡樂。成為長堡特有的一道風景。
據不完全統計,“五·一”節當天,到長堡鎮釣魚遊玩的人達200余人,也帶動江邊農家開始發展餐飲業,長堡的旅遊業從“漁遊”產業悄然拉開了序幕。
隨著德江縣城至德江港口二級公路的建設建成,將拉近長堡鎮與縣城10公裏路程。長堡鎮將依托水陸交通優勢和豐富的生態景觀資源等先決條件,以水立意,新建水上娛樂休閑園、土家美食風情園、農業觀光園、濕地公園、烏江垂釣中心和攝影中心等,與同縣委政府規劃建設的烏江白果坨國家級濕地公園、百裏烏江翠竹長廊聯系在一起,形成土家文化民俗風情、烏江白果坨峽谷風光、烏江龍舟賽場、原生態卡斯特溶洞景觀等旅遊景點帶。
“中國烏江土家第一鎮”的旅遊夢、小康夢從“走,到長堡釣魚去”也邁出了現實的第一步。(楊汶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