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用多長子線比較合適?)

好啊,下面俺說點個人在野釣鯽魚時用多長的子線比較合適,提前聲明,這只代表個人一點皮毛經驗!

本人在野釣鯽魚時用多長子線是分季節來選擇的,如果是冬季野釣鯽魚時還是短點的子線比較適合,原因是,冬季氣溫低太冷啦,鯽魚也怕冷,魚身也沒春秋夏季時靈活,吃餌料時也比較溫柔緩慢,所以說用短點的子線8公分的長度也可以了,這樣在鯽魚吃餌時轉到魚漂上的信號快些也容易看到,如果冬季釣魚用的子線過長不太適合,子線越長轉到浮漂上的信號越慢,動作還小也不容易看到。

春夏秋季野釣鯽魚時用長點的子線比較適合,長度在15公分以下。咱喜歡釣魚的朋友都知道,天氣越暖和鯽魚吃餌就越猛,天氣暖和魚吃餌快,有時候窩子裏魚多,魚為了爭搶鉤餌只咬到一點餌料拉著就跑,這樣上轉的動作又快又假,這時候提桿也不會中魚,所以說,在天氣溫度高時野釣鯽魚用子線長點的好用,子線長些上轉的信號就慢些提竿也就少些,這樣也給鯽魚多點時間把鉤餌一起吃進緊嘴裏,只有魚把鉤餌吃進嘴裏提竿才能中魚。

行啦,上兩張圖片。不亂顯擺了吧,下次再聊。

冬釣,應從水溫入手來選擇釣位,水溫是冬季野釣的最重要的參考因素。冬釣時,釣者容易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把氣溫和水溫混淆起來。

由於水的比熱比空氣和陸地的比熱大,氣溫變化快,水溫變化慢,氣溫高時水溫不一定高;氣溫低時水溫不一定低。垂釣時應以水溫作為參考依據而不是氣溫,也就是說應以水溫作為選定釣點的依據。

一般來說,六種水體的水溫差異比較大:

①肥水體由於光線吸收充分,以及水中的有機物的放熱原因,肥水體的水溫高於瘦水體的水溫。

②地勢低窪的水體受地熱的影響,其水體的水溫高於地勢較高的水體水溫。

③靜水體的水溫高於活水體的水溫。

④避風區水體的水溫高於風浪區水體的水溫

⑤水中有較大面積枯草處的水體水溫高於亮水區水體的水溫。

⑥水底多腐殖質的水體水溫高於沙石底區域的水溫。

另外,天氣狀況不同時,不同水體的溫度對比狀況也不相同:在天氣晴好時,淺水體升溫快,水溫一般高於深水體水溫;在陰冷天時,淺水體由於降溫快,水溫低於深水體水溫。

冬日光照充足時,在風的影響較小時,上層水由於光照強度大而升溫快,上層水溫比底層水溫高,魚兒會趨溫上浮或遊到淺灘水域取暖。此時,可以采用懸墜釣浮法或在有水草且向陽避風的淺灘區釣底,還可用海竿串鉤拋投至遠淺處垂釣。冬日的陰冷天,由於地熱以及表層水散熱快等因素,底層的水溫一般高於表層水溫,選擇枯草旁或者鍋底狀2~5米深的釣點底釣的效果要好得多。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是野釣魚倌冬日野釣鯽魚根據水溫來選擇釣點的經驗之談,由於地域有別,並非統一標準,僅供釣友們參考。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