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釣蓮鱅魚?
怎麼釣蓮鱅魚?
鱅魚也稱花鰱、黑鰱、包頭魚、胖仔,松魚。鱅魚棲息在水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遊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溫和,不大跳躍,行動較遲緩。鱅魚的食性與鰱魚不同,它以水中的浮遊動物,如輪蟲、枝有類、橈足類和原生動物為主要食物,兼食多種浮遊藻類。 釣鱅魚與釣鰱魚的方法一樣,釣組亦相同,但另有一種特殊釣法是晃竿猛抽、靠單鉤紮入魚體。盡管鱅魚屬中上層魚類,便它也會潛入水底攝食。在池塘養殖中,漚過多時的已經發臭的菜籽餅末極易使鱅魚集聚,其密集程度,可使用漂不斷地左右搖晃和抖動,水面上並泛出細小如菜籽粒大小的氣泡。所謂晃竿,是釣者得知魚群在水底集聚後,以不掛釣餌的空鉤垂入水底,憑借漂的抖動、搖晃和深浮,靠腕臂的協調動作,不間斷的猛提硬抽,使鉤尖在碰擦魚體時紮入其體內或掛住鰭。使用這種方法講究的是鉤砂鋒利,同時須將市售的漁鉤鉤頸(即鉤尖到鉤彎的那段鉤體)外撇。晃竿猛抽時的動作要有突然性,並不時地變換角度。目前已經有售的雙尖連體鉤和錨鉤就是適應這種釣法和特殊釣具。這種釣法要求硬調和超硬調的竿,竿的長度一般不超過4米,以適於近岸淺水使用。
深秋山塘釣鰱鱅,鰱鱅經常吃鉤,卻不中魚,各位大神,在魚吃鉤後什麼時間起鉤中魚?
鰱鱅是四大家魚之一,生長迅速,體型大,是不少釣魚人青睞的目標魚。要想好鰱鱅,還得了解鰱鱅的習性。
鰱鱅的習性鰱鱅多生活在水域中上層,喜溫怕寒,水溫變冷的季節,會在深水區中下層活動。它最大的特點是吃食習慣,喜歡腥臭味、霧化狀的食物,它不像鯽魚鯉魚那樣「吸食」。它嘴巴很大,在水裏洄遊時,嘴巴一張一合,食物隨水流進嘴裏。然後通過鰓過濾。這種進食方式叫「濾食」。由於它過濾水體腥臭類的浮遊物質,所以很多水庫河道會放養鰱鱅來進化水質。但這種「濾食」方式給釣魚人帶來了一定難度。
鰱鱅釣法剛介紹了鰱鱅的進食方式和習性,我們在釣鰱鱅時,通常會采用酸臭味、霧化效果好的餌料。餌料不是直接捏在鉤上,而是捏或裝在子線的上方,餌料霧化吸引鰱鱅過來濾食,順便把鉤子吸進嘴裏掛住。
在實際作釣過程中,最常見的釣法是海竿水怪籠釣法和手竿彈簧鉤釣法。海竿水怪籠是把餌料裝填在餌料籠子裏,籠子外面散落著十幾公分長的子線爆炸鉤;手竿彈簧鉤,主線線組用的是臺釣線組,唯一區別是子線上靠近鉛墜八字環的位置有個彈簧,用來捏餌團在上面。也有釣友直接把餌團捏在鉛墜上的。無論是海竿還是手竿,釣鰱鱅的關鍵點是要會找魚層。而魚層主要是有氣溫水溫決定的。
深秋鰱鱅吃鉤不中魚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題主講到深秋釣鰱鱅,有魚吃餌,但不中魚。究其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魚層。深秋時節鰱鱅在水中下層,很多釣友在作釣時會一味地追求釣深。這是存在誤區的,鰱鱅在水溫適宜的水層,就會洄遊覓食,並不一定會往更深的水域去。那麼題主遇到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鉤比魚層深。魚能吃到鉤上方的餌團,但沒把鉤吸進嘴裏。建議題主把浮漂往下拉十公分,釣比之前淺十公分的水層,每次這樣往上找魚層。
二、線組和鉤。因為鰱鱅是濾食吃餌,在作釣時,如果存在浮漂有信號卻打不上來魚,可以檢查一下鉤號大小和子線長短。鉤子太小的話,可以改用大鉤,用伊勢尼11號左右的。子線可以長短結合,短子線12公分左右,長子線20公分左右。增大鉤號鉤距,就會增加中魚率。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歡迎大家關註、評論和交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