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釣具的配備。
1、選用釣竿。因為鰱、鱅勁頭足、力量大,所以在選用釣竿時候,要盡量使用超硬長節釣竿,釣竿不宜太短,使用短竿釣鰱鱅時候,一旦上大魚時候恐怕竿子承受不起拉力,即便是質量再好的釣竿,在遛魚的時候也沒有回旋余地,同時離岸邊太近也會帶來驚魚的麻煩。太長的竿手感又太重,況且離遠了觀看浮標時機也抓不準。我通常使用的是國產5.4米光威鯉師竿(現我用天福3H5.4),這種竿即經濟又質量好,對付一般鰱鱅應該綽綽有余。
2、釣組的配備。
針對鰱、鱅力量足的特點上,在選用主線和子線上要盡量選用大號漁線,所說的大號也不是絕對的,主要是看漁線的質量和它所能承受的拉力而言,如果拉力均等,當然是首選小一點號的漁線,這道理我不說誰也都會明白。子線一定要軟,這是根據鰱、鱅在進食中吸餌的特點,使用軟子線便於把鉤吸入口中,我常用的是大力馬三號1.5-3號子線。配備子線時,兩只鉤相距5公分左右為宜,上鉤掛餌,底鉤為空鉤。事實上魚有吸食時吸入嘴中的都是那只空鉤。在選用魚鉤時一般用伊士尼鉤8-10號鉤。在選用浮標時,要選擇長身、碳角、硬尾標,這種浮標具有吃水深、翻身快、抗風浪強、信號穩定等特點,最適合釣鰱、鱅用。
二、餌料的配製。
1、誘餌。就是所說的窩料。我們都知道,魚的嗅覺要遠比它的味覺要靈敏得多,在誘餌的配製上首先要考慮到魚的這一特點。偌大的水面,要想把魚快速地誘到指定的釣點裏,實在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除了正確、有針對性配製出某種魚喜愛誘餌之外,還要根據所釣之魚的特點而在誘餌中添加一些帶有輔助成分的原料,這樣方能起到最佳的效果。鰱、鱅雖然都是喜歡食浮遊生物,但食性也有它的不同之處。我所配製的誘餌就是把豆腐渣與玉米面混合後再經過短期發酵。如果專門是去釣鱅魚,還要加點經過發酵過的大蒜汁或韭菜汁,之所以把大蒜汁和韭菜汁發酵,主要是把它辛辣氣味減弱。(以前曾用過生蒜汁,效果遠沒有發酵過後的好用。)投放誘餌時,要取手掌大小塊狀拋在釣點上,拋撒範圍在直徑一米左右為宜。拋出的誘餌要迅速霧化,並在水中緩慢下沈,最後形成一個圓柱形的混濁體。為能使窩點能達到最佳混霧化狀態,通常我是在誘餌中加少許白粉,敬請釣友放心,我說的這種白粉絕非是毒品之列的,普通的漁具商店應該有售,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在誘餌中添加輔助的原料,主要是用它來增加霧化效果的。白粉不宜多放,按0.5%配比就可。為防止魚離開釣窩點,一般拋撒誘餌間隔3-4小時一次,當然也要視聚魚的速度和魚逗留在窩點裏的密度定奪,要以迅速地把魚聚來而長久地留在窩點為最終目的。

2、釣餌。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釣餌一定要比誘餌更加吸引魚的食欲。這話聽起來像一句廢話,誰會本末倒置釣鰱鱅技巧?我想說如果你有比我所用的更好的釣餌,那你完全可以用我的釣餌來當做誘餌進行打窩,只要你的經濟能力能承受的起。我用的釣餌就是漁具商店賣的南北和鰱鱅,將兩者按1:1比例配比,水比例為1:0.8或1:1。釣餌的粘稠度以入水後大約2分鐘之內霧化掉為宜(現我用鰱鱅與速攻開粉餌用),如果魚的密度大,在連竿的情況下,要將釣餌沿著餌料盆的邊緣打若幹下,以增加其黏稠度,從而延緩釣餌的霧化速度。
三、施釣  
施釣前有必要先說一下選擇的釣點。在選擇釣點的時候,應該以無水流、無風浪或微風浪處,水深在3-4米處為最佳。前者主要考慮到投放的誘餌窩子不會因為水流和風浪原因而流失;後者則是在較深水處是鰱、鱅喜愛的聚集地,也是釣者最易施展的好釣點。   
施釣前先找好底,找底後從一米處逐層下移,直至你認為有最佳魚口為止。在調標時采用半水空鉤調標。以十目標為例,采取調十目釣一至十目。掛餌後,拋竿入水,浮標翻身站立,隨著標快速下沈直至浮標停在水面一至兩目,至此完成了調標的全部過程。隨著餌料不斷霧化散開,標也不斷上移,直至上升至十目為止。所有的中魚信號應該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要時刻註意觀察浮標動作的變化,把握好提竿的時機。判斷是否中魚,應以浮標下頓動作為標準信號。
由於鰱、鱅攝食迅猛,中魚後具有強大的拉力和沖擊能力。尤其是鰱魚,中鉤後左突右沖,橫沖直撞,如果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常常被突如其來的拉力造成斷竿、斷線、跑魚等現象。因此,在施釣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集中精力,中魚後雙手持竿,即刻將釣竿上揚至45度角。遛魚時候不要操之過急,盡量利用釣竿自身的張力來化解魚的拉力,直至確認將其遛透為止。另外鰱、鱅的嘴唇較為薄弱,在提魚入護前一定要使用抄網,抄網要放在抻手可及之處。
由於釣鰱、鱅時拋撒出的誘餌多,形成的窩點面積大,勢必招來一些小魚們的光顧,造成浮標信號混亂,分不清楚哪個是李逵,哪個是李鬼。初學釣鰱、鱅的朋友友們可能有所不知,小魚在搶食時反應在浮標上的信號也是異常迅猛,沒有一定的經驗是很將它與正常中魚的信號區分開來,即便是我,到如今也沒想出更多的辦法來應對。有人也問過我這方面的問題,我說,那就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要麼我的ID為啥叫大小統殺呢?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事實上我也的確是這樣做的。我想告訴釣友,要想釣好鰱、鱅,光有釣魚的理論和興趣是不夠的,還要有超常的體魄和毅力來作保障。
這可不是故弄玄虛,去年我在遼寧義縣花兒樓水庫夜釣鰱、鱅,(夜釣鰱、鱅時很少招小魚,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試一下,同樣是垂釣,晚上鬧小魚的現象照比白天相比,至少要降至95%)下午6點到達了目的地,直釣到第二天早上6點。刨除吃飯和中間一段時間休息,我連續釣了近十個小時。我的釣餌入水後平均2分鐘之內溶解,按4-5分鐘揮一次竿頻率,朋友們可以算算,我這十個小時要做出多少個動作?要是再算上我遛魚時付出的體力。
那一次,小的不算,光十斤以上的鱅魚我共釣得六條,其中最大一條鱅魚是十七斤重,此君仰仗著年富力強,如牛耕地一樣跟我展開了較量,幾次被我拉出水面,又幾次讓它下潛回到了水中,我用了足足二十多分鐘的時間,才終於讓它就範,當身邊的釣友幫我把它抄上岸的時候,我已經筋疲力盡坐在了地上,好半天才算緩過來神來。當時那分喜悅和那分刺激,以至於再現回顧起來,還是讓我那麼的記憶猶新。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