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釣鯉魚,必須知道鯉魚的習性。你追美女,不知道投其所好,必然失敗。1、鯉魚一般釣底,原因是什麼?是其口形決定,只能吃其口下面的食物,與翹嘴正好相反;但是也並非一定要釣底,這個另當別論。這個習性告訴我們,釣鯉魚最好餌料到底後雙子線彎曲,或是單子線彎曲。2、鯉魚一般吃顆粒多較硬的食物,小米、小麥、玉米,包括很多鯉魚商品餌料裏面的顆粒都非常多。這是是為什麼呢?主要還是由於鯉魚消化系統決定,食物的利用率差,導致其必須多吃才能滿足身體需要。根據這一點,選擇餌料就要註意了,不要選擇粉餌,要選擇顆粒餌料。3、這篇文章很有名,是一個釣魚教練學的,下面是全部內容,裏面有他的聯系方式,他免費教人釣魚的:

(一)鯉魚的習性 鯉魚有很強的適溫性和耐低氧性。鯉魚雖然不象鯽魚那樣冬季仍有較高的攝食欲望,但在低水溫季節有時仍然可以釣得到,炎熱的夏季,即使水溫高達30度時,鯉魚仍然能夠很好的生活,鯉魚生存適宜的水溫在15到25度;鯉魚耐低氧能力很強,即使在輕度汙染的惡劣環境中仍然能夠存活。 鯉魚生性好動,喜弱光,在溫度適宜、水中溶氧充足時常常隨波逐浪,追逐嬉戲,有時還經常躍出水面;鯉魚膽大機警,十幾斤的大鯉魚在無人幹擾時甚至敢於到近岸幾十公分深度的水中尋找食物,但它們又非常敏感,憑借出色的聽力,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向深水逃之夭夭。 鯉魚食性很雜,食譜很寬,無論是水中的小魚蝦、螺絲到陸生的蚯蚓、昆蟲等動物性餌料,還是水中腐殖質到紅薯、谷物等植物類餌料都會成為它們的取食目標,根據成長發育不同階段的生理需要,野生鯉魚在幼魚階段比較偏食動物性餌料,成魚後對植物性餌料更加青睞。鯉魚作為可以大面積推廣的人工養殖魚種,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或者有大面積人工養殖網箱的水域中會出現明顯的偏食現象,在北方,由於養殖鯉魚多投餵含有大量魚骨粉的顆粒飼料,因此在人工養殖水域或在有大面積養殖網箱的水域垂釣時,基礎餌的成分必須是含有餵魚的顆粒飼料或接近顆粒飼料味道的腥香餌料。鯉魚在不同季節的食性也有不同的趨向,一般來講,冬季、初春、晚秋等低水溫季節,喜食動物性餌料的傾向明顯,夏季高溫季節則喜食谷物香型素食。 鯉魚無胃囊,腸道較短,這一特殊的生理結構決定了鯉魚消化迅速,新陳代謝能力強,取食有明顯的少食多餐習性,在自然水域中由於食物匱乏,野生鯉魚幾乎一刻不停的四處尋找食物,很少長時間的停留在一地。鯉魚上唇長、下唇短的生理結構表明鯉魚主要是從底層獲得食物,取食時會邊遊動邊用嘴唇拱翻水下的泥沙以尋找藏在泥沙下的食物,鯉魚在拱翻泥沙時會使水中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也就是俗稱的魚星),這一習性使我們能夠很容易發現水域中鯉魚的蹤跡。鯉魚雖然貪吃,但除了對平時習慣的食物外,其生性狡猾的特點使它對待平時少見的人工合成餌料時要進行反復試探,對於平時不常吃的食物很少上前就吞,而要反復利用身體、尾鰭進行觸碰、試探,因此我們在釣鯉魚時一定要耐住性子,準確把握哪一種動作是真正的入口信號。 鯉魚生長迅速,人工養殖條件下1年就可以長到1公斤左右,在自然水域中碰到十公斤以上的鯉魚也不為怪。鯉魚一年齡就可以達到性成熟,每年的繁殖期在4到6月份,繁殖季節,雄性鯉魚整日在雌性鯉魚身後緊追不舍,有時甚至不顧危險遊近岸邊,這時,即使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引起鯉魚的興趣,因此要想釣獲繁殖期的鯉魚是不容易做到的。好在不同的鯉魚繁殖的時間不同,因此不會出現在繁殖季節一條也釣不到的現象。鯉魚產卵過後,其食量大增,從繁殖期過後開始,進入釣鯉魚的黃金季節。 (二)鯉魚釣點的選擇 1、白天應選擇在離岸4米以外的陡岸、土坎以及有樹樁、橋墩等障礙物的地點下鉤,釣點水深應該在2到4米的深度。光線強烈時最好選擇有蔭涼的地點作為釣點。 2、水質微黃、透明度底的水域以及時常泛起魚星的水域應該作為阻擊的重點地區。水中溶氧充足、鯉魚比較活躍時,還可以根據鯉魚打挺的位置大致的確定釣點。 3、進水口處溶氧充足,食物豐富,只要能夠有2米以上的水深做保證,通常可以作為阻擊的重點區域。特別是雨季,進水口流進大量植物以及其他有機物質,在進水口附近水流形成的回水灣中,水流緩慢,大量有機物沈積,能夠吸引大批鯉魚前來覓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