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鰱鱅的水層和以下2點是緊密相關的,對找魚層有困惑的釣友不妨參考參考。1,從當天的水溫和氣壓來判斷魚層在別的季節可能水溫和氣壓聯系得沒那麼緊密,但是在熱天這2個參數就好像親兄弟一樣互相關照。鰱鱅並不是個耐低氧的魚種,水溫越高水中的溶氧量指數就越低。但鰱鱅又是個耐高溫的魚種,從理論上來講,溫度越高它們就越活躍,但這並不包含溶氧量很低魚兒上浮的時候。一旦溶氧量低到某個界限,鰱鱅就會出現「浮頭」的現象。這時候就別指望還有魚開口了,因為在呼吸都不暢通的情況下,鰱鱅是不可能有覓食的欲望的。在早晚時分,溫度會相對對一些,氣壓也高一些,這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釣深一點,比如說白天釣80厘米,晚上就可以釣1米深。2,從所在釣點水位的深淺來判斷魚層其實不是所有水域都需要特別糾結魚層,在一些比較淺的水域魚層其實很好找。比如說你釣的那個野塘水不深,一般就是2米左右,那麼你釣1.2米和1.5米區別就不是很大,只要餌料霧化好,魚兒是能找到你的餌料的。到時候根據魚口再微調一下浮漂即可。但是你的釣點水域面積大,水還特別深,動不動就是5米8米,魚層就比較有講究了,因為水越深魚兒能選擇的水層就越多。如果魚兒在3米深的水底納涼,你釣一米深,那肯定是不行的,別以為靠餌料的霧化就能把魚誘進窩,那也只能在差不多的水層有效果,相差太大是沒效果的。釣鰱鱅,主動找魚層很重要雖然鰱鱅的水層是和上面2個參數息息相關的,但我們作釣的時候還是要主動找魚層。怎麼找釣鰱魚釣餌?現在的天氣,建議一開始從一米開始往下找,每次把浮漂上推20厘米左右,然後抽上十幾二十竿,一般找對魚層了很快就會有信號出現。如果一直到底都還沒口,那就繼續從底往上找魚層,直到找到魚層為止。最後:釣鰱鱅也要控製餌料狀態,不然餌料過度霧化也會引起魚層的混亂,容易讓鰱鱅上浮,出現有口不中魚,錨魚的現象。最後是前期快速霧化誘魚,魚進窩後控製餌料霧化。還是那句話,鰱鱅很好釣,只需要控製好魚層,控製好餌料狀態,一般都不會空軍。

天冷釣鰱鱅釣鰱魚釣餌,釣幾米深好?世圖用水下高清告訴你答案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