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說說路亞紅尾的技巧吧,希望對這位釣友有所幫助!

1.操作手法要靈活多變。一般情況下,遊蕩中的紅尾出現在某一水域時,肯定不只一條,至少有兩三條以上。三四斤以上的大紅尾通常都是兩條一起出沒,半斤左右的紅尾會和翹嘴一起出沒。當我們發現它們的蹤跡之後,要想釣獲它們就要看我們用什麼擬餌、采用什麼樣的手法了。我之前已經介紹過擬餌,擬餌本身是假的,如何賦予其靈魂,讓它在水中的泳姿逼真自然,這就需要釣者在操控方面根據當時的水情、地形等因素變換手法、因地製宜了。

在冬季和初春時節,魚類的活性並不高,但是紅尾的進食活躍度還是會比翹嘴高一些。此時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手法:

①離底緩拖法。此手法相對簡單,動作要領為將餌拋出落水後,讓其沈底,然後收緊余線將竿尖上揚45°,再將擬餌挑起一點離開底部,然後緩慢收線,以確保擬餌在水中呈現出自然的泳姿。直白地說就是讓擬餌離底緩慢移動。此手法要求釣者對水下地形了如指掌,這樣才能降低掛底的概率。

②跳底手法,也叫N字形跳法。這種手法的動作要領是待擬餌沈底後,收緊余線並將竿尖上揚45°,然後小幅回抽竿尖,停一會兒,再收緊余線並繼續小幅度抽竿。如此反復操作,擬餌便會在水中呈現出N字形跳躍運動。

③兩小抽一停頓。這種手法的動作要領是拋餌入水後,算好擬餌下沈的水層,然後壓低竿尖,收緊余線,側身小幅度抽竿兩次,然後停頓;接下來繼續小幅度抽竿兩次,再停頓……如此反復操作即可。此時擬餌在水中的泳姿表現為向前躥兩下,然後又自然下沈。此手法在翹嘴活性不高的時候效果更佳明顯。

總而言之,冬季路亞紅尾時,作釣手法可歸納為慢和柔兩個字。而在夏、秋兩個季節作釣,由於紅尾的活性較高,故在手法上可隨意變換,而且效果都不錯。在夏、秋兩季作釣,最簡單、最直接的操作手法就是使用7~10克的勺形亮片勻速回收,收線速度不要太快,這樣比較節省體力,而且效果也更加明顯。

2.作釣思路要清晰穩重。相信很多人在作釣過程中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釣場內經常出現細微的頓口,可就是不見中魚。這樣的情況出現四五次之後,就再也沒動靜了。有的釣友不明其理,直接換了釣點,而有的釣友則還在一竿接一竿地慢慢磨魚。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沒有效果,因為他們已經錯過了最佳的釣獲時機。無論是臺釣、海釣還是路亞,一定要根據當時的作釣環境、水情和魚情去冷靜分析,及時想出應對策略並隨機應變,這才是中魚的關鍵。

路亞紅尾時一定要摸清釣場內紅尾的個體大小,一般體重超過400克的紅尾的咬口就已經很兇猛了,而且中鉤的概率也很高;而個體在200~400克的紅尾咬口也比較兇猛,只是由於個體相對小,嘴巴沒那麼大,中鉤的概率也就小了很多。

在出現第一次咬口不中的情況下,我們應馬上停止作釣並更換擬餌或操作手法。一般亮片是非常受紅尾青睞的,所以我們可先用亮片探路,發現有細微咬口但不中魚的情況之後,要及時改用小克數或小個體的擬餌繼續作釣,比如3.5克的鉛頭鉤卷尾釣組、3~5克的小亮片、小米諾等,你會發現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我看來,路亞紅尾也是一種博弈,只有學會分析並理清思路,才能在穩中求勝。

3.控魚手法要膽大心細。紅尾中鉤之後帶給釣者的手感非常刺激,但紅尾可不是那麼輕易就範的家夥。紅尾攻擊擬餌的方式大多是突然沖過去咬住擬餌然後迅速轉身逃走,所以它們的咬口通常都很重。沒釣過紅尾的釣友在第一次中魚時通常會以為自己中大魚了,心裏一陣興奮,結果一個不小心切線或脫鉤讓魚逃跑了,連個魚影都沒看見。這種跑魚的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那就是紅尾的瞬間爆發力!

其實我們在作釣之前就應該將輪子的泄力調整到合適的狀態,通過泄力來化解紅尾中鉤時的強大暴發力;其次,我們應使用配有優質釣鉤的擬餌作釣,這樣鋒利的鉤尖無需人為刻意刺魚就能牢牢地掛住紅尾的嘴唇;最後,我們在控魚時要將竿尖壓低,不要急於擡竿向後弓魚,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知道,體重超過1千克的紅尾既有力量又有耐力,此時可采取8字遛魚法或逆流牽引遛魚法來消耗中鉤之魚的體力,待魚兒筋疲力盡之後再行起魚不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