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料精細,鱔魚缸養活宰,蝦仁潔白鮮嫩。2.面條柔滑不粘,有咬勁,鱔汁煮面,湯濃味鮮。3.烹調講究,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蝦白鱔脆,油潤清香,回味無窮。

【養殖技術】  一.概述  黃鱔又稱鱔魚,長魚等。生長速度快,一般一個月可增長10厘米,9 個月體長可達300克,即達商品魚規格.黃鱔尤其適應農村人工養殖,是農民致富的好門路。  鱔魚為變溫動物,只要水溫在10—32℃,全年均可進行放養。放養的鱔魚要求體質健康,遊泳活潑,無疾病,無傷殘,規格大小均可。因鱔魚有大欺小、強欺弱和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相互撕咬殘食的現象,因此,同池飼養的鱔魚應規格基本一致。一般個體重在100—350克以上的,可放到待銷池內隨時出售;個體重在50克以上的,可放到養成池中,當年可長到商品規格;50克以下的,可放到苗種池中,當年能長到50克以上,可為來年鱔魚養成提供大規格鱔種。放養密度要根據放養規格及飼養條件等靈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養1—5千克。  1.養殖鱔魚需註意的環境  應選擇水源充足,四季朝陽的地方,在水質上,是養殖黃鱔的關鍵技術,定要勤換水,保持良好的水質,春秋季3-5天換水一次,夏天1-2天換水一次,其水深不低10厘米,註入水溫不能超過5℃,以免因溫度驟降引起死亡。  2.建造養鱔池  建造鱔池,要選地勢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以小型為主 ,面積5-20平方米,或者30-6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池形應按東西走向, 為了防逃可另做池沿,四周高出地面30-50厘米,在土質較硬的地方建池可不用磚石,若在軟土質處建池則要用磚石鋪底砌壁水泥勾縫。池底墊上經過曝曬松硬適度的泥土30-60厘米,便於黃鱔打洞潛伏,在接近水源處挖一進水口,在相對一側下端平行水底處留一排水口,排進水口均要有攔魚網布,防止逃鱔.池面 1/3的水面可適度種植茭白,水花生,蒿草等水生植物,供鱔魚蔽,遮蔭改善魚池環境。  因鱔魚能在空氣中直接呼吸氧氣,需經常把頭部伸出水面。所以,鮮魚池水位宜淺。水位應根據鱔魚規格而定,苗種池水位宜淺,一般為10 —20厘米。養成池可深些,一般為30—40厘米。待售池水位可淺些鱔魚耗氧量較高,喜清新水質。因此,應經常沖註新水。一般冬季每月換水1—2次,春秋季每星期換水1次,夏季每1—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在20—50%,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鱔池中形成微流水。在高溫季節,應增加換水次數,或在池上架植絲瓜、葡萄,以防烈日暴曬和降溫防暑。較大較深的養鱔池中,可混養少量羅非魚、鯉魚、鯽魚、泥鰍等雜食性魚類,能起到清除殘餌糞便、凈化水質等作用。  準備鱔魚入池前,可施少量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以繁殖搖蚊幼蟲、絲蚯蚓、水生昆蟲等水生動物,或在池中投放螺螄或泥鰍等,任其繁殖,為鮮魚提供鮮活餌料。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池中架設黑光燈,引誘昆蟲入池。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