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的幾種方法
臺釣的幾種方法
臺灣釣魚技法是20世紀80年代從臺灣傳到大陸的。隨著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的頻繁交流,體育比賽活動也逐漸增多,釣魚比賽活動更加活躍。臺灣釣手在許多次比賽中連連獲勝,使大陸的釣手刮目相看。他們發現,臺灣釣手在釣具的使用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於是,通過兩岸釣手之間的經驗交流,大陸釣手饒有興趣地學習、借鑒臺灣釣法。有些釣魚協會等還專門開辦臺灣釣法學習班等,從而使更多的人接受並掌握了臺灣釣法。由於臺灣釣法用之有效,立竿見影,使臺灣釣法風行於全國各地,這對豐富釣魚愛好者的垂釣經驗,提高垂釣技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臺釣,在中國大陸已經風靡了10年左右了,對於臺釣而言,可以分為休閑釣和競技釣兩種,休閑釣提倡的是簡單的釣具,輕松上陣,人與自然和為一體。而競技釣提倡釣手的裝備精
1、拋竿:指一手持餌一手握竿,借助竿的彈力,手一松把餌料拋到釣點的位置。
2、揚竿:指浮標出現魚吃食的動作後,擡竿的反應,擡竿後的結果是多樣化,一、中魚,二、不中魚,三、刮樹枝,四、斷線,五、斷竿、六、滑竿、七、鉤在水底卡住等現象發生;有時擡竿也可以非咬鉤形式釣上魚,
3、成數:指揚竿中魚的比率大概是幾個百分點或幾成的意思,成數高即指中魚率高。
4、壓線:指拋竿後,將漂到竿之間的魚線壓在水裏,先把竿梢插入水中,等魚線全部入在水中後,把竿稍稍往上擡一點,往後拉一下,再往前一送的過程。這一程序能確保浮標不被魚線牽扯,不受風水流的影響,不影響浮標的靈敏度。
5、嘴步:指魚吃餌的方式反應在浮標上是什麽信號,假如是頓的信號,我們說魚的嘴步是呷頓;如果是上浮的信號,則稱為是呷踏(捧的意思);如果是整支拖走,則叫作呷負。
6、敏:一般指浮標調的靈敏度或釣的靈敏度,這裏指的是釣的靈敏高,調目多於釣目的時候為敏。
7、頓:指浮標對魚訊的反應較為遲頓(很多的時候根據魚情的要求來調整浮漂出現頓的狀態),調目少於釣目的時候為頓。
8、鐘擺:指餌料和鉛墜在落水後的擺動,這個擺動的幅度,如同鐘擺般。
9、快手:即在浮標的魚訊剛出現一點,掌握魚第一次吃食,剛把餌吸入嘴時,就立即揚竿,浮標的狀態通常是調敏釣敏。
10、慢手:若采快手釣時空竿連連,則此時須等浮標信號明確,掌握魚兒的第二次、第三次吃食時間再揚竿,尤其是魚體大小參差的池子,若摒除其它因素,釣慢手中大魚的機率通常較快手為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