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備好誘餌,魚線和魚鉤。 2、拿出兩個子線盒長度相當的魚鉤,子線兩端並齊預留約3厘米。 3、把第一枚魚鉤放於子線重合處,子線沿鉤柄由近及遠纏繞8到10圈,將預留線頭拉出子線,拉緊後剪掉多余的線頭。 4、然後將第二枚魚鉤以同樣的方法綁在子線的另一端,纏繞時不可由遠及近向鉤柄纏繞,這樣容易造成脫鉤、跑線的問題。 5、依據鉤的大小,把兩鉤間距調至2到2.5倍鉤長度,再把子線上端打結拉緊即可。

這個主要看你釣什麽魚了,野釣環境下魚種豐富,大小都有。如果只是釣小個體的鯽魚,拉白條之類的,那主線通常都是控製在1.0以內,子線比主線小0.4就可以。

中大個體的鯽魚或是鯉魚保險起見都會選擇綜合一些,一般大線會控製在2.0子線1.5就可以。

大個體的魚像七八斤到十幾斤的,一般會采用5+3的線組,超過十幾斤的那就看你釣多大了,一般都會用的比較粗,一般主線比子線大兩號,也有采用單鉤通線的綁法。釣十斤的可能會照二十斤的線組去綁,畢竟誰也不能確定窩點會來多大的魚,粗一些保險。釣大魚就不要擔心擋嘴。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常用的搭配,不同季節用的線號也會有些許的變化,冬季魚的活性差,可能還會放細。還有魚的健康程度,自己我們用的桿子是軟一些還是硬一些都是有講究的,軟桿護線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說用軟桿線也可以放的細一點,應該就可以粗一點。

再有就是我們每個人用的魚線質量也不一樣,有用100一盤的,有用50一盤的,也有用20一盤的,所以不同價錢的魚線,質量強度也肯定不一樣。這些都是決定你用線組粗細的因素。

綜上所述,我們用線的大小,要結合自己做釣的魚種,季節,魚的活性,桿子的軟硬,還有魚線的質量,綜合去選擇一個合適的線號搭配才是最重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