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出頭男子釣魚時突然出現頭暈嘔吐,送到當地醫院就診發現小腦梗死,轉到浙江省人民醫院進一步治療,兩天前已康復出院。醫生了解到,該患者吸煙20多年,每天一到兩包,而資料顯示,吸煙是引發中風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天吸20支煙以上,比不吸煙者發生中風的危險性大5.6倍。前些天,該院收治一位男性中風患者才25歲,竟也有幾年吸煙史。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 "承諾戒煙 "。專家提醒,不吸煙、戒煙是遠離中風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明智選擇。
 
“那天氣溫30度上下,在野外溫度更高些,當時出現不適,一開始想是否中暑了?”穆先生(化名)說,平時沒有什麽愛好,就是喜歡釣魚和抽煙。10多天前,他與夥伴一起興致勃勃去釣魚,天氣比較炎熱,水也少喝,釣魚一段時間後,穆先生覺得有點不舒服。當結束釣魚時,他起身時不適更加明顯,頭暈嘔吐、站立不穩,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中風了,在夥伴幫忙下去了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令幾個人大驚失色,竟然是小腦梗死。
 
經當地醫院治療以後癥狀穩定,但檢查發現穆先生腦內椎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為求進一步診療轉浙江省人民醫院。詳細問病人既往史了解到,患者吸煙有20多年,每天一到兩包。
 
“經過詳細評估以後,我們認為患者腦梗(中風)的原因是因其右側的椎動脈重度狹窄所引起。在局麻下經進行了全腦血管造影,證實其右側的椎動脈80%的狹窄。”該院神經內科主任助理史宗傑說,考慮到實際病情,治療時采取一種新術式。
 
“以往傳統神經介入手術多采用患者大腿根部股動脈穿刺的方式,患者需要臥床24小時等,所以說它的舒適程度不好。今年我們采用改良的經撓動脈神經介入治療,即從患者手臂部的撓動脈穿刺入腦,就可以進行全腦血管造影並植入支架,它的優勢是創傷小舒適性高。”
 
史宗傑等醫生在術中為患者植入了一枚椎動脈的支架,術後穆先生恢復良好。醫生分析了其陷入險境的多種因素,讓穆先生如夢方醒,表示會遵照醫囑,回家後少吸煙,最終把煙戒了。
 
“我們收治的腦卒中(中風)病人,雖然仍以老年人為多數,但年輕化趨勢較明顯,令人擔憂。如今,四、五十歲的中青年病人增多,前一陣收治一位男性中風患者,只有25歲,也有幾年吸煙史。”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耿昱說,吸煙及二手煙與四大慢病,像慢性呼吸疾病、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有關聯。很多研究證據顯示,吸煙是腦卒中重要且獨立的危險因素,兩者間存在劑量反應關系,即隨著每日吸煙數量增加,時間越長,腦卒中風險隨之升高。而被動吸煙同樣也是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吸煙導致腦卒中的機製為:吸煙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腦血管斑塊堆積,增厚血管壁,造成血管內腔狹窄;煙草中的一氧化氮和尼古丁進入血液,血中氧含量下降,同時心率和血壓上升。 吸煙使血液更粘稠,影響凝血功能,容易形成血栓。”
 
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腦卒中病房,老年男性患者中大多有二三十年吸煙史。耿昱主任建議,吸煙的危害需老生常談,提高公眾對主動與被動吸煙危害的認識;采用綜合性控煙措施對吸煙者進行幹預,包括心理輔導、尼古丁替代療法、口服戒煙藥物等。
 
“如出現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或理解困難;單眼或雙眼視物不清;頭暈、眩暈等,懷疑腦卒中時家人和朋友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並將患者就近送往有溶栓和機械取栓條件的醫院及時救治。”耿昱主任提醒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