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雜魚多的水域不要用太過於復雜的餌料,不然餌料很快就被小雜魚搶了,鰱鱅還來不及聞到味道呢~盡量使用大顆粒餌料吧。釣鰱鱅需要耐心,只要這片水域有魚,不管有沒有魚進窩,每隔半小時都要補窩的。餌料量也是根據魚量來適當投放的。如果使用的商品餌的話,霧化很快的,不過上魚的速度也要看這篇水域魚兒的多少了

海竿飛鉤是浮釣鰱鱅魚的最佳首選。不過,在釣組的裝配上,差別卻是很大的,關鍵是在投遠投準的前題下,還要根據鰱鱅魚泳層的深淺來確定水線長度。而水線長度要依據水情、水溫、魚情和天氣等因素的不同不斷進行變換,這就給釣組出了一道難度較大的課題。若是運用傳統調法,水線長度在1米以上,就會因竿尖外預留線過長,影響拋投或無法拋投。而運用給海竿拴「副線」的辦法,則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一、釣組的組成
  1.「副線」。是由一條長約1.5—2米的釣線對折而成,對折處結一死扣與主線相連(連浮漂的設為副線①,連飛鉤的設為副線②,①稍短於②)。
  2.太空豆。用稍大一點的太空豆,為的是中間能穿過雙股「副線」。它可以上下滑動,用來調解水線長度。向上滑動就加長了水線,向下滑動就縮短了水線長度,是一個很關鍵的部件。必要時可連裝兩個太空豆,以防錯位。
  鰱鱅生性膽小懼人,在一般情況下不會靠近岸邊活動,大多在水庫中央深水區域遊弋,特別是個頭較大的鰱鱅更是如此。這也許是它們「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吧。因此,釣鰱鱅,在近岸是難有釣獲的,其釣點應當選擇在水庫中央的深水處。在鰱鱅密度很高時,近岸處也可以釣到魚,但是釣起來的都是小鰱鱅。所以,「釣鰱釣遠」是非常要緊的。同時,每次拋投鉤餌要註意準確地投到同一個「點」上,以便形成比較集中的「霧化餌區」,使釣點成為真正的「窩點」。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亂投一氣,難以形成「窩子」誘魚效果就差多了。許多人釣不上魚,選擇釣點不當,釣點形不成「窩子」是重要原因。

  二、關於餌料

  由於鰱鱅吸食方式與眾不同,釣鰱鱅用餌也因此有其特殊性和針對性,這是釣鰱鱅之關鍵。其餌料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點:一是酸臭氣味,二是溶散霧化。盡管近兩年在鰱鱅餌的氣味方面有「多樣化」的趨向,但是,筆者認為,鰱嗜酸,鱅嗜臭的基本習性始終沒有變,釣鰱鱅使用發酵酸臭味餌是必不可少的。餌料還必須霧化性能好;這是由於鰱鱅攝食是采取「喝吸」水中浮遊物的方式所決定的。「霧化」的主要功能在於「方便」鰱鱅吸食,「浮遊物」掩護著炸彈鉤(裸鉤),吸食「浮遊物」時吸進裸鉤,達到以釣獲之目的。在這兩個要點之中,「氣味」的主要功能是誘魚,「霧化」的主要功能是釣魚。而「霧化」比「氣味」更重要;一個入水後始終不化散的餌團,也許它的氣味可以誘魚而來,卻難以真正把鰱鱅釣上來的———偶爾掛上一尾是有可能的,但是,那不是「釣」魚。還有,餌團的用料,要越細越好,因為實踐證明,霧化後的「浮遊物」,粉狀的比片狀的效果要好得多。

  海竿浮釣鰱鱅,普遍采用「大漂無墜釣法」。其組合:釣線上先穿一粒太空豆(主要是控製大魚漂,目的是調整釣浮的深淺),再穿上能在釣線上滑動的大魚漂,然後在釣線前端拴結一死扣(掛鉤餌用),最後掛上鉤餌。拋投前,搖輪收線,大魚漂移到「死扣」處,與鉤餌相當接近,非常便於投出鉤餌。這種組合的優點是操作方便快捷,釣深釣淺自如;缺點是風大時漂鉤餌易偏離窩子。因此,有大風時,可在穿大魚漂前先穿上一個在釣線上能任意滑動的大孔墜子,變「漂遊釣」為「定點釣」。釣組中,要特別註意鉤的問題,一是鉤要銳利,最好用新鉤,便於刺進魚嘴,二是要使用較大號的鉤,因為鰱鱅嘴巴大,不用擔心「吞」不進鉤,主要是考慮鰱鱅口唇肉質細嫩,唇骨易脆,鉤小了容易脫出,而大鉤則掛得牢。據實踐,一般情況下,進魚嘴的都是炸彈鉤的尾鉤。所以,有人在炸彈鉤上再拴一只長子線的「尾鉤」,或者自製2~4棵長子線鉤的「鰱鉤」,效果都很不錯。

  四、關於漂象

  鰱鱅中鉤後,一般是黑漂。但是有時候漂象也有不同表現:鰱中鉤,漂時沈時浮或橫向移動;鱅中鉤,漂有時在原地打轉或微微抖動。這些漂象都說明所上鰱鱅不是很大,一般在1千克左右。如果是魚漂上下快速抖動,一定是小雜魚鬧鉤,可以不予理會,直到魚漂臥倒在水面,魚漂不再抖動(鉤上無餌了),再收竿換餌。遇有小雜魚鬧鉤突然魚漂停止不動,而魚漂卻沒有臥伏水面(表明鉤上有餌)時,表明大鰱鱅已進入「窩點」了。

  拋竿後,如果是「無墜釣法」,待魚漂站立後,應跟著擡竿拉線,使釣線全部入水,再扳回繞線輪鎖扣。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釣線在水面漂浮,有風時將漂、鉤餌拉出「窩子」。如果是有墜「定點釣法」,投竿後,立即揚竿拉線,使重墜順利落底,漂站立後再插竿緊線;如漂未浮出水面,說明墜子纏繞了釣線,或者墜子纏繞在鉤上,或者墜、鉤、漂、線相互纏繞,墜子不能落底。這時,只能收線重新掛鉤餌拋投。由於「定點釣法」最容易出現鉤、墜、線纏繞,所以最好采取「無墜釣法」。

  魚中鉤後,一般不用揚竿,只是拉直釣線,慢慢搖輪收線即可。這是因為鰱鱅口唇內嫩骨脆,大力揚竿和快速收線,容易造成脫鉤跑魚。中鉤後,鰱的掙紮力、竄逃力比鱅大得多,鱅一般只是順著收線而來,顯得比較溫順。鰱鱅不論大小,一律要用抄網抄魚上岸,因為它的口唇肉骨太脆嫩了,絕對不能提魚上岸。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