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頭魚也叫鱅魚,其味甘、性溫,能起到暖胃、補虛、化痰、平喘的作用

鱅魚也稱花鰱、黑鰱、胖頭魚。鱅體背側 部灰黑色,生活於水域的中上層,性溫和,行動緩慢,不善跳 躍。在天然水域中,數量少於鰱。平時生活於湖內敞水區和有流 水的港灣內,冬季在深水區越冬。終生攝食浮遊動物,兼食部分 浮遊植物。2012年全國鱅養殖產量為285. 14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15. 96%,位居第四。主要養殖區域在湖北、廣東、湖 南等省(自治區)。

  冬瓜鱅魚

材料:770g鱅魚,冬瓜310g,料酒25g,醬油6g,植物油100g,蔥姜汁25g,食用鹽3g,胡椒粉1g,醋3g,湯510g。

做法

1、冬瓜切成塊狀。

2、鱅魚洗幹凈,每隔兩厘米就刻上一刀。

3、在炒鍋內加入適量植物油,等油七分熱的時候,將鱅魚放入煎炸。
  

4、油魚的兩面都必須炸成金黃色,然後鍋內多出的油倒掉。

5、加入料酒、湯、醋、蔥姜汁與醬油,等燒開之後,將冬瓜快倒入。

6、煮透之前,加入食用鹽與胡椒粉激素燉煮。

7、加入味精,燉煮兩分鐘後,出鍋。

菜式特點:魚肉鮮嫩、色彩溫潤、口味鹹鮮。
  

操作提示:在煎炸的時候,不可以使用大火,中火以及小火就可以了,為了避免粘鍋現象,我們最好使用姜片將魚身與鍋壁提前擦拭一遍。燉煮的時候要用小火,這樣才可以更加入味哦。

火童燉鱅魚頭

材料:鱅魚頭1550g,火童110g,姜塊、高湯、紹酒、熟豬油、蔥白、味精、胡椒粉。
  

做法

1、火童切片,魚頭用刀刻花。

2、將鍋在火燒上熱,然後將姜塊與蔥倒入,翻炒。

3、加入魚肉與火童片,繼續翻炒。

4、等魚頭微微變色的時候,把高湯與紹酒倒入,一直到湯汁變為純白色,魚頭也變得松軟的時候,我們將之前加入的蔥與姜塊挑出來。
  

5、加入味精、蔥花、胡椒粉與食用鹽,小火燉煮6分鐘。

6、上桌。

操作提示:魚頭一定要選擇新鮮的大魚頭,在放入鍋中之前,我們可以使用熟豬油煎烤。在煨製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加入一些熟豬油,這樣魚湯的色澤會更加明亮。

無骨魚的做法:

首先要將魚拆骨。
  魚的拆骨分生拆和熟拆兩種。

1、熟拆是將魚煮熟或蒸熟後取出魚頭、魚骨、魚刺。這種方法較方便。

2、生拆的方法是:先在魚腮蓋骨後切下魚頭,隨後將刀貼著脊骨向裏批進,魚身肚朝外,背朝裏,左手就抓住上半片魚肚。批下半片魚肚,魚翻身,刀仍貼脊骨運行,將另半片也批下,隨後魚皮朝下,肚朝左側,斜刀將魚刺批去,如果要去皮,大魚可從魚肉中部下刀,切至魚皮處,刀口貼魚皮,刀身側斜向前推進,除去一半魚皮。
  接著手抓住魚皮,批下另一半魚肉。如果是小魚,可從尾部皮肉相連處進刀,手指甲按住魚皮斜刀向前推批去掉魚皮。如果要做花色菜,如八寶釀魚、口袋魚等,則要取整魚剔骨法。方法是:使魚肚朝左、背朝右躺在砧上,刀貼魚背骨橫批進去,深及魚肚,批斷脊骨與肋骨相連處(勿傷皮)。
  然後魚翻身,批開另一端脊骨與肉,在靠近頭部的脊骨斬斷或用手鋤斷,拉出脊骨,在魚尾處斬斷脊骨。隨後將魚腹朝下放在墩子上,翻開魚肉,使肋骨露出根端,將刀斜批進去,使肋骨脫離魚肉,將兩邊肋骨去掉後,即成頭、尾仍存,中段無骨,仍然保持魚形完整的脫骨魚了。
  

(1)魚頭緊靠胸鰭後端,直線斬下。胸鰭要求留在魚的頭部。魚頭宜作紅燒頭尾、頭尾湯、沙鍋魚頭等。

(2)魚尾緊靠臀鰭前端,直線斬下。臀鰭要求留在魚的尾部。魚尾宜作糟甩水、紅燒魚尾等。

(3)魚中段以脊梁骨為準斬下,要求脊梁骨留在魚的中段肉中。
  宜作魚片、魚絲等。

(4)魚肚檔以脊梁骨為準斬下,在肚膛中不留脊梁骨,實際上就是魚頭、魚尾、魚中段去掉後所留下的那部分。宜作紅燒肚檔、糟肚檔等。

原料:新鮮扁魚剁椒

做法:

1)將扁魚刮去魚鱗,洗殺凈。

2)在魚身上兩面,均勻的切小細刀。
  切斷魚骨後。並均勻的抹上鹽。

3)熱油鍋,煎香姜片後,把魚兩面煎黃後撈出。(當然如果用多些油炸後,那魚骨被炸酥松,就成了無魚骨了)。

4)留少許油。煸炒一下剁椒後。放入無骨魚。加少量清開水。酒。糖。大火煮開,小火略燜一會入味即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