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鱅黑粑粑是怎樣自製的?
80%的玉米面,20%的豆餅,混合後用水調濕,蒸熟後晾涼,用幹凈的塑料袋裝好。可在袋內四周灑一些就見或白酒,即可消毒滅菌,防止餌料發黴,又可促其發酵發酸。爾後在用兩三層塑料袋套裝包嚴,放在太陽下暴曬7至10日即發酵變酸,成為釣鰱鱅的基本原料。
開始作量不宜過多,總重以1公斤為宜。南方釣鰱魚亦可用本地的糠餅、菜籽餅及米飯為原料。總的要求釣鰱鱅的餌料要粘性大,不易散開;用幾種原料混合發酵,使酸味更濃厚。有的釣友還加些發面,也使酸味更飽和一些。
大米餌屬於白餌,單純用大米餌垂釣不如用小藥泡一下大米再垂釣來的效果好。除此之外,網上也有一些用大米小米等原料做的粉餌,由於添加了誘食劑和氨基酸,效果比你單純大米肯定要好。
鰱魚的放養分布十分廣泛,吃相粗放,上鉤後力大性憨,遛魚十分過癮。因此,釣鰱成為近幾年釣友們談論的新熱點。
傳統釣鰱是以海竿飛鉤進行的,餌料酸臭難聞,製作費時費力,愛玩手竿的釣友並不喜歡。經本人二年來的實踐,在中小水域中用手竿釣鰱,效果和樂趣遠勝於海竿,而且事前不需要對餌料進行特殊加工。當你垂釣鯉鯽所獲無多,或手竿釣混合魚比賽,其它魚不愛上鉤,而池中鰱魚數量並不少時,請使出最後一招---手竿釣鰱。
對於鰱魚吃餌,一般認為它只吸食霧化散餌,這種認識有失偏頗。我看過混養池中投放飼料的水下錄像,鰱魚也在中下層大口接食顆粒飼料。在手竿釣鰱的實踐中,大顆餌料反而更能招引鰱魚上鉤。但這並不是說手竿釣鰱餌料不要霧化,相反,霧化誘魚聚集是其技術關鍵。我經常所用的餌料有四種。一是誘餌,要求細散,成份與釣餌一致最好,用手大團投出。首次投放量為雞蛋大小2-4個,觸水而散,徐徐下落,使釣點成為一團誘魚霧區。過十分鐘再投放幾個,直到魚群誘來為止。二是釣餌,要稍粘、軟、掛餌直徑在1.5CM左右,並用三個手指捏成棱角狀,以利霧化。三是魚誘來後用小麥蛋白含量高的拉餌作釣餌,高頻率的拉投小餌,鰱魚往往在中途接鉤而獲。第四種是誘釣合一的餌料,適合比賽使用,餌要輕、軟、散,入水開始霧化,到底後餌剩一半較合適。
用餌的霧化效果總的來講,要求從上到下能形成一個柱狀霧區,能把上層的鰱魚誘來並留住。原料可以是泡散的顆粒料,各種鯽、鯉、草、鰱商品餌,麥皮、玉米面及各種粉碎餅類的混合物,新鮮的或用剩發酵的都行,就是說有什麽料就用什麽。餌的味道要求也不嚴格,香、酸、甜、鹹、鮮、腥可任意混合。一般是淡鹹、輕甜、較香(或較酸),香餌中可加幾滴酒,酸餌中不要加酒。
對釣組而言,懸墜雙鉤結構很適合釣鰱,只是要用釣鯉的組合。鉤用伊勢尼3-8號,拉餌用小,搓餌可大。主線和腦線的搭配為2號和1號、4號和2號、5號和3號。大鰱魚上鉤的動作與一般魚不同。提竿後的第一感覺像掛底,大力後拖時如拉塑料袋等異物,不顫不遊,這是因為鰱魚反應慢,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等你拉到近前三五米,快要看到魚時,它會像一艘小潛艇一樣,平衡地、大力地一直向外遊,如果你的竿鉤線的強度不足以把它拉回,最後的結果只是「拔河」魚逃。釣鰱對漂的要求不嚴,1MM以下的細長尾漂都適用。鰱魚在窩中主要聚在中層,遛魚容易驚散,所以遛魚時間越少越好,最好粗線大鉤,拉來即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