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蒜、酸或是臭的魚食為主,關鍵是看魚食的霧化,一般都是釣離開水面1-1,5米深,如果用海竿可以用專用的誘餌籠,如果是手竿可以釣拉餌或是釣底,霧化夠了鰱魚自然就來了
有成品的釣鰱魚魚食:吃巴姜,鰱魚底釣、浮釣。
或是用 918 30%+速攻40% +雪花粉 25% +拉絲粉 5% 狂抽也是可以的

浮釣鰱鱅+東峻鯽餌,也可以再加一點草莓香精。

 在釣魚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釣技七分餌。」就算釣者的釣魚水平再高,若魚不吃餌,同樣也釣不到魚。所以,每一個釣魚人都夢寐以求一款特效餌,餌料一下水就立刻有魚咬鉤。然而,真的有這樣神奇的餌料配方嗎?
    相信很多釣魚人都和我一樣,有時會聽身邊的朋友這樣說:「我終於找到了一款特別好用的神餌,配方是……加……再加……絕對好用,釣不到魚你找我!」聽到這樣的話,很多釣友都會半信半疑地嘗試一下,有可能真的好用,但也有很多時候鎩羽而歸。有的釣友把偶然魚獲豐收時所用的餌料配方當做秘方,以後每次釣魚都使用這款餌料,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眾所周知,使用同樣的餌料配方,不同釣友開出來的餌料狀態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開得很軟黏,有的人開得很松散,除非像競技釣那樣有嚴格的餌水比,否則很難開出狀態相同的餌料;掛餌的方法更是因人而異,有的釣友隨手捏兩下餌就直接掛鉤,有的釣友則反復搓餌後才掛在鉤上,這也會影響餌料在水中的霧化狀態。

    在不同的季節魚的口味也不同,就像人早上起床後不喜歡吃油膩的食物,而午餐裏多一些葷腥會吃得特別香。所以說,餌料的應用重在變通。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首先要針對氣候、釣位以及釣場整體環境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開出理想的餌料。

    我們買的每一款商品餌都是以農作物為基礎,再添加動物蛋白或者其他添加劑製作而成的。在野釣中,魚兒十分喜歡味道較淡的純天然糧食餌。在這裏,筆者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餌料的特性,希望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些餌料。

    蚯蚓:野釣萬能餌,主要對象魚為鯽魚,比較適合水溫較低時使用。由於 蚯蚓沒有商品餌誘釣結合的效果,無法留住窩,因此用蚯蚓施釣前最好打足窩料。

    紅蟲:冬季氣溫低,魚兒不愛活動,這時紅蟲最好用。紅蟲通常用於冰釣,在施釣過程中,釣者要不時地擡竿抖動誘魚。在冬季,很難找到比紅蟲更好用的餌。

    黃豆面:即黃豆炒香磨碎後的粉面,屬天然香餌,鯽魚、鯉魚、草魚、鯿魚都愛吃,有一定的黏性.,但霧化效果一般

    紅薯:水庫釣大鯉的利器,蒸、煮、烤均可,有天然的薯香味,不易散化,柔軟度好,但霧化效果較差。

    紅薯面:紅薯切成片,曬幹後經粉碎而成的粉狀物。紅薯面有紅薯特有的甜味,水庫釣鯽魚、鯉魚、草魚、鯿魚均可用,比重大,霧化效果相當好

    蠶豆粉:適合傳統釣,主要對象魚為鯽魚,霧化極差,不適合臺釣使用

    麩皮:即小麥的外皮,比重小,散化效果極佳,有很多商品餌都是以麩皮為原料製作的。麩皮幾乎沒有黏性,炒香後添加在釣鯉魚、草魚、鰱鱅的餌料中,效果極佳。

    嫩玉米粒:北方夏秋時節盛產玉米,幾乎所有的北方水庫周圍都有玉米地,水庫裏的魚兒經常能吃到落入水中的嫩玉米粒,因此非常適合夏秋時節釣鯉魚、草魚、青魚等大型魚。

    老玉米粒、小麥:質地堅硬,適合在水庫長期蹲守大魚時打重窩用。打窩之前最好把老玉米粒和小麥煮熟,使其發出天然的糧食香味。打窩時最好借助打窩器或者打窩船將窩料集中打到一點,聚魚效果極佳,切記不要打散。

    玉米面:大部分商品餌的主要原料,可炒可蒸,適合釣鯽魚、鯉魚、草魚、鯿魚及鰱鱅,霧化效果和散化性均一般。

    面粉:極難霧化,不易散化,主要用來增加餌的黏度。

    紅糖、白糖、蜂蜜:用來改善餌料的適口性,可有效刺激魚兒的味覺,在水庫釣鯉時最好用,但切忌過量添加。

    曲酒:誘魚效果極佳,製作發酵餌料的首選添加劑,最好用曲酒泡米發酵後使用,直接添加不好掌握劑量,加得過多會導致魚不咬鉤。

    酒泡大米、小米、玉米、小麥:傳統釣的極好誘餌,每500克加2兩曲酒即可,打窩時切記不可用手撒,要用打窩器定點撤勻,否則釣效會大打折扣。

    啤酒:糧食(麥芽)發酵而成,是秋天釣草魚、鯉魚的有效添加劑。釣者可在出釣前一天晚上取適量啤酒對入商品餌中,經一晚發酵後,第二天使用效果更佳。

    食用香精:刺激型餌料,如草莓香精、菠蘿香精等。使用香精應遵循「寧少勿多」的原則。

    氨基酸:在冬季天冷及夏季氣壓低時能增進魚的食欲。

    尺上、雪花粉:可增加餌料的霧化效果,減小餌料的比重,改善餌料的適口性。尺上較雪花粉細膩且霧化效果好,所有的餌料都可以添加尺上充當狀態餌。不過添加後的餌料霧化效果和速度均提高,易招引小魚搶食。

    拉絲粉、小麥蛋白:由天然谷物提取,可增加餌料的黏性,通常在拉餌中使用,可減緩餌料的霧化速度。在使用過程中如過量添加,容易使餌料變成面疙瘩,導致魚在吃鉤時因餌料過硬而迅速吐出;如添加適量,在小魚較多的水域可以增加餌的附鉤時間。

    黏粉:可增加餌料的黏度,通常用於「粘麻花」式釣法。在放養塘垂釣時,由於魚兒習慣了顆粒入水的聲音和原塘顆粒的味道,因此釣者可在主攻餌中添加適量黏粉,再在其表面粘上打碎的原塘顆粒,能起到誘釣結合的非凡效果。

蝦粉:即海蝦曬幹後打成的粉末,主要用於增加餌料的腥味,本身無黏稠性。氣溫較低的早春和深冬時節,在餌料中添加適量蝦粉能夠刺激魚兒的味覺,有效增加咬鉤率。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釣鯽魚、鯉魚和羅非魚;在夏秋兩季使用蝦粉要註意添加劑量,由於蝦粉濃烈的腥味會招引周圍小雜魚瘋狂搶食,因此使用時應遵循「釣小魚多加,釣大魚少加,氣溫低多加,氣溫高少加」的原則

蠶蛹粉:有特殊的腥味,鯉魚和鯽魚比較喜歡這種味道。

深冬、初春氣溫較低,只有鯽魚活性相對較高,草魚\鯉魚幾乎很少遊動覓食。針對這種情況,釣者可在釣餌中添加適量腥味型餌料,以刺激魚的味覺。由於拉餌適口性好,因此釣鯽魚可采用拉餌釣法;如果采用搓餌釣法,則需加大尺上或者雪花粉的比例,使餌的比重減小,霧化效果增強,便於魚兒把釣餌吸入口中。開餌時要特別註意餌的軟硬度,盡量把餌開得柔軟一些,開完之後要多放置一段時間來醒餌,使餌料充分吸水。餌團一定要小,通常以黃豆大小為宜,由於餌團在下沈過程中會霧化變小,因此掛鉤時可根據水深來微調餌團的大小,比如釣4米水深時掛的餌團就要比釣2米水深時稍大一些。

夏秋兩季,魚的活性最強,此時釣餌的味道要相對淡一些,最好以粗顆粒、谷物香型的餌料為主。開餌時,釣者要將餌料開得幹散一些,使餌料在水中散落速度加快,增強誘魚效果。切忌在掛鉤時反復用手揉搓餌料,以防餌料變硬,入水之後霧化減慢。如果餌料過硬,即使魚吃進去了也會立刻吐出來。
    眾所周知,餌料的常規搭配主要是將「基礎餌」  「主攻餌」  「味型餌」、「狀態餌』』按一定比例混合開餌。很多釣友認為每次開餌時都要加入這幾種功能型餌料,而且要按照教科書上說的比例來配比,其實不然。針對不同的魚情和水情,我們要靈活運用餌料,做到隨機應變。配餌一定要有主攻方向,但不必過於教條,有時候單用一種餌料就可以連續不斷地上魚,有時候則要多種餌料搭配才能釣到對象魚。只要大家能夠了解每一種基礎餌料的特性,並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變通,就一定能成為配餌高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