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鰱魚的誘餌是什麽

原料:

新鮮豆渣10公斤(磨豆腐產生的豆渣)

原汁豆漿1000毫升

面包渣或點心渣1公斤

配料:

紅糖500克

大蒜50克剝皮搗爛備用(最好是家用粉碎機攪拌成蒜汁)

新鮮韭菜500克榨汁備用

安琪酵母15克

製備方法:

準備一個大盆,將豆渣和面包渣及安琪酵母混合攪拌均勻,豆漿煮沸後趁熱加入紅糖,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冷涼後同大蒜汁、韭菜汁一起加入攪拌均勻的原料中,再次攪拌,攪拌均勻後,用適當大小的塑料袋分兩公斤左右一袋,塑料袋要用厚一些的,最好套上兩層,紮緊密封放陽臺常溫下(20-35度為宜)自然發酵一周後即成釣白鰱的餌料,取回一半放入冰箱冷藏室備用,另一半繼續留在陽臺再發酵一周,開袋有酸嗆味即可,專釣鱅魚(花鰱)。

垂釣時,發酵一周及發酵兩周的餌料各取一袋,備玉米面500克,現場調製。餌料通過加水或加玉米粉調節霧化速度,裝入水怪現場試驗,以10分鐘完成霧化為最佳,霧化時間不足十分鐘應加入適當玉米面粉,霧化時間時間超出十分鐘應適當加水調稀。經過幾次試驗,很快就能熟練掌握調配比例。現場調製加入適當白粉,效果更佳。釣白鰱餌料應和釣鱅魚餌料分開調製,分開使用。一般水深2米左右的水域,水怪釣深鰱魚為40-50厘米,鱅魚1-1.5米。水深超過三米的水域,釣白鰱水怪入水一米,釣鱅魚水怪入水兩米或更深。用不完的料帶回放入冰箱冷藏室,一般冷藏條件下可存放3--5個月,隨用隨取,方便,相對商品餌來說,便宜太多。另外,這款餌料也可做為手竿垂釣鰱鱅及武昌魚的窩料使用,效果極佳。

用玉米面為主料,製成各種氣味獨特的面食,是垂釣各種淡水魚的基礎餌料。先將玉米面用細羅過篩,羅上的粗粒和糠皮,可作為製糟食的賦形劑,篩下的細粉,是做各種釣餌的主料。具體配製方法是:取細玉米面3份、白面1份(3∶1),放在容器裏拌勻,用沸水邊沖燙邊攪拌,使其成為大小均勻的「珍珠」狀,趁熱放在鍋內蒸5分種(水燒開後計時),出鍋晾涼至不燙手,用力揉搓。或出鍋倒入盛器中,用搟面杖頭趁熱搗均勻。經過這樣加工的釣餌,粘性大,韌性好,耐水泡。無論是揉還是搗製,其軟硬均以嘴唇為度。這個我們把它叫做基礎餌。根據要釣的不同魚種,對基礎餌要加不同的添加劑。如以釣鯉魚為主,需摻入適量白糖或蜂蜜,再加點香精(或曲酒、花露水、魚粉,只限加一種,多加效果不好)。如以釣塘養魚為主,需摻點餵該塘魚的顆粒飼料粉末,其效果獨佳。如以釣鰱鱅為主,可摻入適量阿魏粉,或韭菜大蔥發酵水,或雞骨發酵後的臭水。
餌譜之六

將鮮活蚯蚓抖凈泥土(不要水洗),裝鉤後在丁香油中(或香精、花露水中)蘸一下,立即投入垂釣水域。其上鉤率比單純用蚯蚓垂釣高4~6倍。切記,不能為省事,在出釣前就把蚯蚓浸泡在上述油或液體中,那樣蚯蚓會很快死亡,影響誘魚效果,降低上鉤率。如能用動物鮮血餵蚯蚓,或在出釣前用動物鮮血拌在蚯蚓中,能增加蚯蚓的腥味和色澤,對甲魚、兇猛食肉魚類有更大的誘惑力。

蛆色白、味美,是多種淡水魚喜食的食物,可謂是上等釣餌。這種餌一般都是自繁自養,隨用隨取,十分方便。繁殖方法是:將魚頭、魚內臟或食剩的變質肉,裝入罐頭瓶內,放到室外向陽處,讓蒼蠅在此產卵,1周就能長成可使用的餌蛆。為防止蛆變成蛹,要及時用鑷子揀出,放在裝有鋸末或木屑的容器中,撒上些精鹽拌勻。經過這樣處理後的蛆,皮厚、身潔,7天之內不會變蛹。

酒曲發酵餌,具有酒香氣味濃、誘魚效果好、製作簡便、經濟適用的特點,深受釣魚愛好者的青睞。其製作方法是:取細玉米面適量,加玉米面重量1/3的白面,用沸水沖燙,邊沖邊攪拌,趁溫熱時摻入適量的酒曲粉(酒廠有賣),揉勻後裝入經過徹底清潔處理後的瓷罐內,罐口用幹凈塑料布密封好,放在保溫處發酵。1周左右就有酒香味溢出。此時即可供釣魚裝鉤用。既可捏成小丸裝單鉤,更適宜裝「梅花鉤」、「雪花鉤」。一次製作量夠1周使用即可。若製作過多,時間長了會繼續發酵,失去其香甜味,上鉤效果差。但發酵適中後放入冰箱內,可貯存15~20天。當此餌快要用完時用它做引子(如同老面肥),再加所需要的基礎餌,揉勻,仍放保溫處發酵,就不需另加酒曲了。所以,有一點酒曲,就可一次接一次地常年使用下去。到了深秋收竿時,可把剩余餌料晾幹,第二年將其壓成粉末,仍可代替酒曲做餌。全部操作過程和使用的器具,必須嚴格清潔消毒,以防被有害細菌汙染。

餌譜之十

取黃豆適量,上鍋用文火炒出香味,但要防止炒糊或夾生,晾涼後磨碎過篩,羅上的粗粒和豆皮可作為做糟食的添加劑,篩出的細粉裝瓶備用。臨釣場時,先把漁鉤用水濕一下,然後放在盛有細豆粉的瓶內滾蘸一下,再濕一次漁鉤,再滾蘸一下細豆粉,如此反復4~5次即可投鉤施釣。此餌用量少,攜帶方便,裝鉤省事,每次出釣都可以帶一些備用。其他面團釣餌裝鉤後在香豆粉中滾沾一層,能增加上鉤率。另外,也可將生豆面或豆腐粉加水攪拌,和成軟面團,捏成小丸裝鉤,對魚很有誘招力。若用蜂蜜代水調製成蜜丸,其效果更佳,特別是釣養魚塘的鯉魚,其餌具有獨特的優越性。這種蜜調餌,存放十天半月不變質。不論是水調還是蜜製,這種純豆面餌透鉤性較差,在製作時寧軟(比嘴唇還要軟)勿硬。針對鯽魚的吞鉤特點――吞吞吐吐,提竿稍慢就跑魚,如果把鉤尖裸露在餌外,其情況就大為改觀――只能吞進不能吐出。所以用這種豆面餌裝鉤,更需要把鉤尖裸露出來,否則往往跑魚。

夏天到,魚難釣」
立夏後,白天氣溫增高,魚類進入生長期,食欲旺盛。由於氣溫、水溫較高,夏季並不是釣魚的最好季節,也給釣魚人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掌握了魚兒在夏季的生活規律,加之垂釣得法,仍能做到魚兒滿簍。有不少夏釣諺語,都實踐證明了夏天能釣到魚、多釣魚的科學道理。

「早釣太陽紅,晚釣雞入籠」
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釣時是早晨和傍晚。因上午9時之前,氣溫、水溫一般在20℃~30℃之間,正是魚兒吃食的最佳水溫。此時魚兒食欲旺盛,四處覓食,特別是喜歡到岸邊「進餐」。下午4時之後,太陽西斜,灼熱程度大減,氣溫、水溫下降,魚兒在深水休息後預感夜晚的到來,紛紛從深水遊向岸邊覓食。夏日的中午一般是難釣到魚的,因氣溫、水溫太高,魚兒多遊至深水區「避暑」去了。故釣諺雲:「早晚釣一陣,回家吃一頓」、「酷暑三伏釣早晚」、「寧釣早晚一刻,不釣中午半天」、「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個癩蛤蟆」。

「夏釣夏釣,夜間比白天好釣」
這句釣諺是說夏日釣魚,夜間比白天好釣。因到了晚上,水溫、氣溫皆在30℃以下。再因魚類都有怕驚擾、怕強光的習性,夜間幹擾少,光線弱,加之夜間涼爽,晚風一吹水中氧氣增多,魚兒便無憂無慮,放心大膽遊到岸邊,覓找食物。夜釣,除白天能釣到的魚類外,還能釣到鯰魚、鱖魚等肉食性魚類。夜釣,免受白天高溫日曬之苦,涼爽微風使人心蕩神怡,感受到白天迥然不同的天賜樂趣,簡直是一種人生的享受。

「大麥黃,釣魚忙」
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季節。芒種前後,大麥成熟時,正是夏釣的最佳季節。因為魚兒交配、產卵後,需要大量補充營養,就得大量攝食,便四處遊動,到處找食。這個季節各種魚類都易上鉤,特別是鯉魚格外好釣。故釣諺雲:「大麥須須亮,鯉魚遍溝放。」

「夏釣蔭、夏釣深,不冷不熱釣邊邊」
這句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釣位。夏釣蔭。因為夏天氣候炎熱,陽光直射,對水溫極為敏感的魚兒,此時也都躲在深水和有樹蔭、坡蔭、水草的地方乘涼、戲水、覓食、集聚棲息。故釣諺雲:「水草旁,樹蔭下,夏季釣魚不放空。」夏釣深。入夏後,淺水區溫度上升超過魚類生活的適宜溫度時,魚類便由淺水轉入深水遊動、覓食。因為水深1米以下水溫變化緩慢,晝夜溫差小,所以酷熱的白,魚類大多喜歡在2-3米的深水處覓食,故所謂釣深,不是越深越好。不冷不熱釣邊邊。夏天,氣溫不高,水溫適度,魚兒便從深水處遊向岸邊覓食,故釣位應選擇在岸邊、淺灘。

「雷陣雨後,釣魚豐收」
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理想天氣。夏天,雷陣雨後,涼爽宜人,水中溫度明顯下降,水中氧氣充足,岸上沖刷下來的食物增多,魚兒遊動、覓食非常活躍。若在池塘、湖泊、水庫下釣,魚兒便頻頻上鉤。若在江、溪、河下釣,要等到退水時,才是釣魚的好時機。故釣諺雲:「大雨過後好釣魚」、「雨後放光,釣魚辰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