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多鉤
在長期垂釣實踐中發現,一人操作多竿(並非自動化),未必比一竿多鉤收獲多。在多竿垂釣中,往往顧此失彼,失去最佳提竿時機,弄不好還可能把竿折斷,甚至在忙亂中自己把竿踩斷。這是非自動提竿多竿垂釣中常見的弊玻究其原因,是人的精力有限。實踐證明,一人看多竿不如一竿多拴鉤。
(一)集束炸彈式鉤配糟食,加掛串鉤配活餌或多種釣餌在有關糟食的章節中已簡要提過這些裝鉤方法。現從減少跑魚角度再作進一步探討。在反復實踐的基礎上,把集束炸彈式鉤由原來的6~8只鉤,增加到10~12只鉤,把腦線的長度由原來的14厘米加長到16厘米,不用鑰匙環,而是直接打結留出套扣。這樣改進的結果,掛餌多了,溶化散開的面積大了,餌液中潛伏的漁鉤多了,常出現一魚吞入雙鉤或魚體掛上1~3只漁鉤的情況。魚越大,吞入或掛上的漁鉤越多,跑魚的現象就相應減少。有時一組鉤可同時上2尾魚,令人興奮。
加掛在串鉤上的多種餌,既是減少跑魚的一種方法,又是能多釣魚的一種有效措施。用10~15厘米長的腦線,拴3只不同型號的漁鉤,即用大號長柄鶴嘴鉤裝上大青蟲(葡萄架下或闊葉樹下比較常見);中號短柄圓底鉤裝上具有獨特氣味的面食;小號袖珍鉤掛上有香精味的蚯蚓或小河蝦。在此串鉤之前,有溶化散開的糟食,這等於對各種食性不同的魚,擺上一桌豐盛的佳肴,它們可根據各自的口味選食。由於鉤尖裸露,攝獵面積大,無論是吸食糟食而上鉤的魚,還是吞入串鉤釣餌而上鉤的魚,掙紮再兇,都休想脫鉤逃竄。但是,這種多鉤組合垂釣方法,也有無法克服的弊病,即易掛鉤,而掛鉤後也抖不掉,拉不脫,只能在主線末端打結處拉斷。因此,在易掛鉤的水域垂釣,不應使用這種組鉤。
(二)盤子鉤加掛串鉤配多種餌
這種鉤和集束炸彈式鉤一樣,能多釣魚,少跑魚。盤子鉤具有餌的溶失時間長的特點,節餌省事。另外,它不像糟食炸彈鉤那樣,餌溶後不能再緊線,而該組鉤可視需要,既可抖竿誘魚,也可緊線提拉誘魚。盤子組鉤的製作方法是:
1.拴串鉤。選1塊薄金屬片,剪成2分錢硬幣那麽大,沿其周邊鉆上6個相等距離的小孔,以備拴鉤穿線之用。在其中心部位,再打一孔,備穿線固定後與主線聯結用。用0.25~0.3毫米的尼龍線為腦線,先在一端拴上1只6~8號伊勢尼鉤,另一端穿入金屬片周邊的小孔中,在固定時力求保持鉤尖朝上。照此法,依次拴上6只漁鉤,在腦線穿入小孔時,最好是襯入一小塑料管,以防孔緣的銳邊把腦線切割或磨斷。拴鉤固定後的腦線長度,應根據盤子的大小而定,以鉤柄剛搭盤邊、鉤身在盤外為宜。
2.盤子的選擇製作。首先要根據竿身的承受力來確定盤子的大校如用1.7米的小海竿,一般用直徑為6~7厘米的塑料瓶蓋即可。剪一塊厚度、重量相適宜的鉛片,用細鐵絲固定在瓶蓋的底部。若用大海竿或拋砣施釣,可用易拉罐的底部,灌註水泥即成。在距罐底0.3厘米處剪下,邊緣稍加打磨以防止劃傷手。用釘子在其中心部捅一個小孔,並打磨光滑,使其暢通,將長約0.3厘米的硬質塑料管插入此小孔中。為使水泥固定牢固,應在罐底的中心部與周邊,用細鐵絲上下穿插縫合,將調和好的高標號水泥灌註在罐底裏面,與插入中心孔中的硬質塑料管高度抹平,其總重量不能超過海竿的承受力,就成為大小適宜的盤子鉤。
3.組裝和聯結。穿入粗0.4毫米、長50厘米的尼龍線,一頭拴在裝有6只漁鉤的托盤上,用長約1厘米的細鐵絲打一死結固定。另一頭留出與主線聯結的套扣,在距套扣下方約10厘米處,拴上聯結器,以備加掛串鉤多種餌。
4.裝餌和理鉤。提起拴鉤的托盤,把帶有一定粘度和氣味的餌料裝滿盤子,壓實。拉緊主線使拴鉤托盤埋入釣餌中,再在拴鉤的托盤上加點面餌,借此把6只漁鉤理順埋好,使全部鉤尖裸露並保持朝上。
5.施釣。這種盤子鉤無論是瓶藍加鉛片的,還是易拉罐底灌水泥製成的,投入水域後一定要緊線,要緊到竿身彎腰,或竿梢低頭。由於鉛片或水泥的自身重量,總能保持餌鉤朝上,水泥或鉛片在下,以提高上鉤率。由於水泥灌製的易拉罐盤子鉤較重,小竿無法使用。可用手竿拋砣遠釣,與自動插座配合使用,效果尤佳。
無論是集束炸彈鉤加掛串鉤,還是盤子鉤加掛串鉤,只要魚咬上其中任何一只鉤,在其刺痛地掙紮過程中,魚身上總會掛進1~3只漁鉤。魚的個體越大、掙紮越兇猛,其身上刺入的漁鉤越多,所以跑魚的機會可大為減少。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