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磷蝦主要生活在南極洲附近大洋中的種甲殼類動物,它們在活動時有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集群性,在非常密集的情況下,可以達到每立方米海水有2-3萬只的磷蝦,由於磷蝦身體多處長著球形發光器,從遠處看可以長達幾百米米的光球或者光帶,甚是壯觀。

成熟的南極磷蝦身長6厘米左右,重量只有2克,但它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所以海洋中的鯨魚、海豹、企鵝等動物經常大量吞食磷蝦,我們人類近幾十年來也不斷加大捕撈力度。

據估算,南極磷蝦的總數量多達30萬億只,總重量可達5—10億噸,每年有接近一半的南極磷蝦,被海洋中的生物和人類吃掉,即使這樣,經過這麽多年南極磷蝦數量也沒見減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南極磷蝦的繁殖能力太強。每年的1月至3月份,是南極磷蝦的產卵季節,一只雌性每次產卵的數量高達10000只,而且在1個產卵季可以多次產卵。南極磷蝦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5年以上,孵化後的磷蝦幾個月就會成熟。龐大的數量基數、每次巨量的產卵量、較短的成熟周期,是確保磷蝦總數量維持穩定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獨特的幼蝦成長方式。磷蝦排完卵之後,卵和磷蝦群並不在一起,而是不斷下沈,邊下沈邊孵化,當達到幾百米甚至1500多米深之後,幼蝦才孵化出來。那麽,在幼體成長階段,是邊上浮,邊獵食,邊發育,待重新回到海水上層時也長成了「青少年」,重新聚集在一起,在海洋上層集體覓食、活動和繁衍生息。這種獨特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幼蝦被天敵吞食和被人類捕撈的概率。

三是生活習性和大部分的天敵正好相反。南極磷蝦白天都是集群棲息在海洋深處,活動量非常低,只有到了晚上才群體出動尋覓浮遊生物作為食物,而這時大部分的天敵都處於休息狀態,只有一些饑餓過度的天敵才會白天潛入較深的區域捕食磷蝦。磷蝦的這種習性,相當於和天敵之間打了一個時間差,可以有效躲開天敵的追捕和吞食。

只不過近年來,隨著人類對南極附近海產品捕撈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海洋汙染的不斷累積,特別是全球變暖繁殖的南極冰川融化,南極磷蝦的生存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生存空間正在不斷萎縮,其龐大的數量基數也在持續下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