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養魚池塘水質主要特征及其調節


近年來,在鹽堿地池塘養魚產量不斷提高的同時,因池塘水質問題而造成的魚體生長緩慢、魚病、泛塘死魚、魚產品質量下降等現象較為普遍,水質問題已成為鹽堿地池塘養魚健康發展的主要製約因素鱅魚商品餌料。筆者在天津地區從事鹽堿地池塘養魚技術研究的過程中對鹽堿地養魚池塘水質的主要特征、產生不良影響及危害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水質調控措施。
    一、鹽堿地養魚池塘水質的主要特征
    1.礦化度 礦化度是指水體中主要離子的總量,礦化度高是鹽堿地池塘水質的首要特征。池水礦化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①土壤鹽漬化程度,它的高低是池水礦化度的決定因素,土壤鹽漬化程度愈高則水質礦化度越高②水源,因為井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金屬離子,所以井水作為水源的池水礦化度比用河水等地表水作為水源的池水礦化度高③降水量和換水量,降水量高於蒸發量時池水礦化度處於下降趨勢,反之則處於上升趨勢,而換水量大的池水比換水量小或不換水的池水礦化度高④肥料和藥物,施用含有金屬離子的肥料和含有金屬離子的藥物以及含有氯離子的藥物會增加池水的礦化度。受上述四種因素的影響,鹽堿地池塘水質的礦化度一般在1.0g/L——10g/L之間變化,且春季、晚秋、冬季的池水礦化度高於夏季到晚秋之前的池水礦化度,夏季經常施肥和使用氯製劑較多的池塘池水礦化度較高。
    2.pH值 pH值是池水化學因子和生物因子的綜合反應,它的高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池水的緩沖作用,池水緩沖
容量越大則pH值變化幅度越小,穩定性越高;二是生物活動,主要是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厭氣分解作用,生物活動過程越強烈則pH值波動的幅度愈大。鹽堿地池水的pH值長時間處於較高狀態,在8.5—9.5之間變動,春季和封冰前後池水pH值較其它季節高,pH值9.0以上的池水較常見,夏季出現水華的水質pH值多在9.0以上。
    3.浮遊植物    池水中常見的藻類優勢種群有:
藍藻門的藍纖維藻、小顫藻、螺旋藻、微囊藻;綠藻門的綠球藻、綠纖維藻;隱藻門的隱藻;金藻門的三毛金藻;裸藻門的綠裸藻及矽藻。在春季、晚秋和冬季,三毛金藻、藍纖維藻、小顫藻、綠球藻和矽藻為優勢種群在夏季和秋季的其它時間,螺旋藻、微囊藻、綠球藻、隱藻、綠裸藻成為優勢種群,尤其在夏季,微囊藻和綠裸藻易形成水華。
    4.輪蟲    在夏季,池水中易出現輪蟲密度較大的現象,發生輪蟲危害的池塘池邊附近水體中,輪蟲密度一般在5個/mL,最高可達到l0個/mL。  
  二、產生的不良影響及危害
    1.高礦化度的不良影響    一方面,魚體生長速度較慢。水質較高的礦化度破壞了魚類血液的酸堿平衡,血紅蛋白結合氧的能力下降,魚體為保持體內酸堿平衡和滲透壓平衡要消耗較多的營養物質,用於生長的營養物質相對減少,影響了魚體正常生長。池水高礦化度對鰱、鱅魚的生長影響較大。另一方面,魚體抗病力下降。高礦化度水質對魚鰓的表皮組織破壞性較大,魚體內外的氣體交換受到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魚體體質較弱,抗病力下降,易發病。
    2.pH值高的不良影響及危害    一方面,pH值高的池水中氨的含量升高,較高的毒氨腐蝕魚的鰓組織,使魚類血液pH值上升,誘發和加重魚病,嚴重時引起魚類死亡。在養殖中表現為封冰前魚類集中在池邊,反應遲鈍,封冰後逐漸死亡。另一方面,藻類的種類較少且小型化,數量較少或形成水華,池水溶解氧含量較低,易發生魚類缺氧浮頭現象。
    3.浮遊植物的不良影響及危害   一方面表現為三毛金藻中毒癥,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適宜三毛金藻大量繁殖,三毛金藻分泌的毒素可以造成魚類的中毒死亡,是鹽堿地池塘養魚的主要危害之一。另一方面是水華的危害,在夏季,微囊藻易形成水華,既吸收水體中大量的營養元素,影響其它藻類的繁殖,造成魚類喜食藻類的缺乏而生長緩慢,又消耗水體中大量的溶解氧,魚類缺氧浮頭而影響攝食與生長,嚴重時泛池死亡。死亡的微囊藻分解散發的腥味也造成魚肉的品質產生異味而影響質量。
    4.輪蟲的不良影響及危害   一方面表現為造成池水的缺氧,另一方面表現為池水氨態氮含量較高。池水中輪蟲大量繁殖造成的密度過大是鹽堿地養魚池塘夏季死魚的主要因素之一,危害較大。
  三、調節措施
  換水是調節鹽堿地池塘養魚水質的最佳措施,但是大部分鹽喊地養魚池塘的地表水源比較緊張或水源水質條件差,換水水源主要為機井水,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有時不盡理想,因此,鹽堿地養魚池塘水質調節應采取適量換水或補充新水與日常其他水質雕控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且在生產上也是現實可行的。
    1.高礦化度調節 降低池水礦化度主要從水源、肥料及藥物三方面進行:一是換水或補充新水的水源以地表水(河水、水庫水)為宜,減少井水的使用量,夏季降水量較多時要適當加大池水的排出量及新水的註人量,並保持池水的高水位。二是不使用或最低限量使用含有金屬離子(鈣、鉀、鈉離子等)的無機肥料。三是氯離子可以與某些重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使其溶解度增大,硫酸銅和硫酸亞鐵中分別含有二價銅離子、鐵離子,且在水質消毒和防治魚病時氯製劑、硫酸銅和硫酸亞鐵使用量較大,因此,在養殖中應避免使用或最低限度使用氯製劑、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等藥物。
    2.降低水體pH值的措施   養殖水體中,pH值的升高主要是由於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引起的,正2價鈣離子的加入有利於沈澱負2價的碳酸根離子以保持pH值的穩定,因此,降低池水pH值的關鍵措施是防止浮遊植物的過度繁殖而形成水華,以提高養殖水體的緩沖能力。一是防止浮遊植物的過盛繁殖,在施肥時要采取少施肥、勤施肥的方法,防止因過量施肥而形成水華現象,保持池水pH值的穩定。對已發生水華的池水應采取直接換水或用0.5mg/L硫酸銅全池潑灑後再換水的方法加以處理,處理後全池施人磷肥,如過磷酸鈣、磷酸氫鈣,每次用量為30kg/ha——60kg/ha。二是使用氯化鈣降低池水pH值,且氯化鈣的使用對浮遊植物的生物量和優勢種群演替情況無明顯影響,能夠較好地保持池水浮遊植物的多樣性,氯化鈣的用量為2190kg/ha,24h可降低池水pH值1個單位,但氯化鈣的使用可以引起池水礦化度的升高。三是當池水pH值過高(9.5以上)有可能使魚類致死或水體中堿度過高時,可以使用219kg/ha鹽酸,30min內可以降低池水pH值1.5個單位。
    3.三毛金藻的防治措施   有效方法是提高池塘水體的肥力,促進其它藻類繁殖而抑製三毛金藻的生長,當小三毛金藻數量達到每升2千3百萬個以上時就應采取防治措施。對發生三毛金藻危害的池塘,每天用黃泥土225kg/ha——300kg/ha與其3倍——5倍的水調製成泥漿,全池潑灑,待池水清澈後用硫酸銅0.7mg/L和磷酸二氫鉀15kg/ha——30kg/ha全池潑灑,2h後全池潑灑尿素15kg/ha——25kg/ha,連續2天——3天,可造成池水礦化度的上升。
    4.預防輪蟲大量繁殖的措施   輪蟲大量繁殖除了與水溫密切相關外,食物是決定輪蟲數量的又一重要因素。輪蟲的主要食物是單細胞藻類、細菌、有機碎屑等,單細胞藻類、細菌可以通過鰱魚的攝食、換水及水體消毒等措施有效控製其數量,而通過合理投餵減少殘餌、使用經過充分發酵的有機糞肥、高溫期以前定期使用微生態製劑(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等措施可以保持池
水中有機碎屑的含量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即COD為10mg/L——15mg/L。對輪蟲密度較大(3個/mL以上)的池塘,利用輪蟲水平分布時池塘沿岸種類和數量最多的特點,用水泵(水泵過濾用100目篩絹)抽取池塘沿岸池水過濾循環,去除輪蟲的效果較好。換水也可以降低輪蟲密度,用藥物殺滅輪蟲也有一定效果,但藥物對魚體的刺激較大,輕則影響魚體攝食,使用不當可造成魚類死亡。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