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雨貴如油,而這裏說的春雨,即是指雨水這個節氣過後降的雨,那麽為什麽這個節氣叫雨水,而雨水對釣魚人而言又意味著什麽?

雨水過後,降水開始增加,雨量會慢慢的增加,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暖和,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說的正是雨水過後的時節,那麽到了這個時節,對釣魚人來說,是最容易釣鯉魚的時節。

好些釣友看到這裏會覺得,鯽到三月甩籽忙,按理說,不是鯽魚最好釣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了解一個小常識,即鯉魚產籽,不僅需要滿足水溫這個條件,對水流的速度更是有要求,不能太緩慢。


理論上,鯉魚產籽的條件是比較苛刻的,一是水溫上,要達到18度以上,二是水流的流速至少要在1米/秒以上,且水深要超過2~3米以上,只有達到這兩個要求,鯉魚才會產籽,但是問題來了,即便雨水一過,除了南方,北方大部分區域最高氣溫也只有18度左右,按理說,是不不符合鯉魚產籽的要求啊.其實不然。

南方就不說了,冬天持續的時間並不久,雨水過後,氣溫就會達到20度以上,而且雨水一過,南方的降雨的頻次和雨量增加的非常明顯,所以鯉魚產籽的時間是早於鯽魚的,產籽後的鯉魚就和鯽魚一樣,對食物的需求量非常的大,警惕性也低了很多。

而在北方,大多數的鯉魚都是典型的低溫魚,在雨水過後,水溫、水位開始上升,而且處於一個比較穩定的周期後,即便水溫低了一些,也會開始產籽,這個時間段,恰恰是雨水到清明之間,而我們想要釣到鯉魚,亦或者連桿釣上鯉魚,在這個時節是最恰當不過的,但是,想要達成這一目標,仍然要滿足兩個硬性條件。


條件一、水深在2~3米以上,釣點水域水質不能太渾濁
關於水深,倒是沒有什麽可說的,能擺籽的鯉魚,往往體型也不小,較淺的水深,就不能給鯉魚帶來安全感,至少要2~3米以上,才會讓鯉魚有一定的安全感,那為什麽對水的密度有一定的要求呢?

因為鯉魚產的魚卵,屬於粘性卵,一旦遇水後,魚卵的外膜會具有較強的粘性,而且鯉魚卵的比重要比水的密度大,這樣魚卵才會沈入水底,然後被水流沖刷,黏連在水底的水草、水藻、相對光滑的石塊上,然後才能孵化。


條件二、釣點水域水底淤泥不能太厚
上文我們說了,鯉魚產卵之後,魚卵會沈在水底,具有相當的黏連效果,如果水底淤泥較厚、較多,是不利於鯉魚甩籽的,所以這種水底地勢情況,也不太可能有鯉魚產籽。

我們在選擇釣點時,盡可能的探一下水底情況,一定要避免這一點,如果無法探底,那麽就要測一下水速,水流的速度不能太快,太快的話,不利於魚卵沈底,但是也不能太慢,比較合適的水流速度,大約是1米~2米/秒。

除了以上這兩個硬性條件之外,還有一個可選條件,就是最好有水草,而且水草能露出水面,如蘆葦、水燭等桿徑類水草,就是首選,至於地勢、地形等特征,這反而屬於更次一級的要求,屬於有當然好,沒有其實影響也並不大,而除了以上這些要求,持續而穩定的升溫,而且氣溫不能低於18度,這也算是一個比較硬性的客觀條件了。


滿足這些客觀條件之後,在野釣中釣到鯉魚的幾率就大幅增加了,而這個時節的鯉魚,在產籽時都是成群結隊的,只要能釣上一條,那麽再釣上兩三條,甚至三五條也是有極大可能的,但是,窗口期並不像鯽魚一樣,持續一個月那麽久,所以,如果能找到符合上述特征的水域,一定要做好準備,錯過這段時間,就真的太可惜了。amp;f=#戶外釣魚#
文末,給大家推薦一款應季的誘鯉窩料,西部風的薯味發酵玉米,薯香、玉米甜香濃郁不說,還有一股濃郁的酵香,袋袋老壇發酵,效果好不好,誰用誰知道,點擊下方卡片,馬上包郵送到家。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