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餌料不對路子:餌料能不能適應魚的胃口,是獲魚量多少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餌料對不上路子,塘中的魚兒再多也別想把它釣上來。在自然條件下,魚類對食料的要求是根據季節變化的,在不同的季節食用不同的餌料.

特別是有的養魚人長期使用一種食物餵魚,使魚兒養成了偏食習慣。所以釣魚人在垂釣之前必須對所去的釣場有所了解,對口下餌,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當然,還有色、味、形方面的考究,效果就會更好。
2.人為因素的影響,魚兒受到驚嚇:受了驚嚇的魚兒在短期內是不吃餌的。因此,必須了解:在近期內,塘主有沒有捕過魚、塘中有沒有灌過水、塘中之魚是不是剛放進去的等等,這些都是使魚受驚的因素。另外,岸邊的嘈雜聲、釣魚人的揚竿聲、中鉤之魚在水面的拍打聲、光照下的竿影等,這些都是應該避免的。
3.氣候的突然變化,魚兒還沒有適應:氣候的突然變化,會影響水溫的變化,氣候的溫差大,水溫的溫差也大。因此,在短期內形成較大溫差的水中,魚兒是一下適應不了的。所以出釣之前必須考慮到天氣變化對垂釣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待天氣走向正常後再出釣,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4.釣組配置不當,不能應對魚情:下鉤之前,對塘中之魚情要有所了解,如魚的種類、魚的大小、塘口的新老,以及季節的特征等。否則,有魚也難釣上岸來。又如,老塘口,魚都被釣猾了,警覺性相對較高,用粗線、大鉤就很難釣上魚來;再如,春季魚頭較小時和冬季釣鯽時,小鉤、細線才是最佳選擇。因此,必須根據魚情來決定釣組的配置,切不可「一鉤一線釣四季」,「一副釣組打到底」。
5.塘主餵食充足,飽食之魚沒胃口:許多的養魚專業戶,都能根據魚的需要,定時、足量放食。剛剛吃飽的魚沒了食欲,怎麽能釣上來呢?飽食之魚,起碼要等半天時間,才有進食的欲望,垂釣者必須掌握這個特點,適時下鉤。
6.釣點方位不清,餌鉤進不了窩子:「打窩聚魚,窩裏釣魚」。可是,窩中有魚,有的人就是釣不上來,這是什麽原因呢?其中之一,就是掛餌的鉤子沒有投放到位,老是在釣點外圍打轉轉。這倒不是釣者故意所為,而是外力的作用和缺乏經驗所致。施釣過程中鉤餌受風力、風向的影響。有的人窩子打過以後,窩點的準確方位搞不清了。因此,在開始打窩時,一定要把「三點成一線」的三個點定死、記清。首先,要把腳下一點和對岸一點(固定目標)鎖定,然後在兩點間構成的一條「線」上定點打窩。
7.對魚泳層不清,施釣方法不當:在同一個水體中,不同的魚兒,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魚的泳層都是不盡相同的。在正常情況下,草魚、鯿魚、鰱魚、白鰷等都喜歡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鯽魚、鯉魚等卻喜歡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覓食。而隨著天氣和水情的變化,其泳層會有所改變。因此應根據當時的氣候條件找準魚的泳層。
8.摸不著魚路,盲目打窩下鉤:一般說來,魚在水中都喜歡尋找適合自己生存、覓食、嬉戲的環境集群活動,所以魚兒經常光顧的地方就是釣魚人所說的「魚路」。如果找不著「魚路」,盲目打窩、下鉤,是不能馬上把魚釣上來的,尤其是冬季,更是如此。
9.對浮標的判斷失誤,揚竿時機不當:魚是否咬鉤,怎麽樣咬鉤,都是通過浮標反映出來的。釣魚人憑浮標的反映狀態,決定提竿的時機。然而,魚種、氣候和食欲的差異性,都決定了魚兒咬鉤動作在浮標反應上的差異。所以,正確判斷不同魚種咬鉤的不同反映,把握好提竿的時機,也是減少失誤多上魚的一個重要環節。
10.性情急躁,缺乏守窩的耐心:休閑釣魚本身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娛樂活動,它使人保持平靜的心態,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但是,如果老釣不上魚來,就多了一份缺憾,少了一份樂趣。因此,還是要千方百計地把魚釣上來。可是,在垂釣過程中往往不能如願。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性情急躁,缺乏守窩的耐心,怎麽辦呢?應對的辦法除了要靠強化餌料的味道,就是要靠耐心守釣。如果急於求成,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我去過很多地方釣魚。大部份都是用的龍王恨的漁具及魚餌,用了很多年,一直感覺還不錯,價格及材質都是比較滿意。可以推薦試一下。

LZ2B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