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塘角魚塘鯴魚為什麽不能吃,凡魚和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
詳細請細讀:
為什麽有的人不敢吃塘虱魚?
主要是有人認為它們生長的環境太臟,可能含有不好的成分。
相比鯰魚,塘虱的頭扁且硬,有兩個角很銳利,手抓很容易被刺傷,塘虱的須比鯰魚多(是多少記不清了)。在埃及塘虱沒有引進之前,塘虱(現在稱為土塘虱)和鯰魚一般都是野生,塘虱的味道比鯰魚更鮮美,以前塘虱的價格比鯰魚貴。鯰魚身上有一種滑膩的液體,我們本地人以前就叫它鼻涕魚,有鄙視的含義。
塘鯴魚那麽少見,捉到了為什麽要殺掉呢??
因為會危害到遊客和周圍的居民的生命安全啊,塘鯴魚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魚類,我們學校天天有得吃.
吃鯰魚對人有壞處嗎?有什麽禁忌?怎麽烹調?
鯰魚,學名鮎魚,又稱作胡子鰱、粘魚、塘虱魚、生仔魚。此魚的顯著特征是周身無鱗,身體表面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胡須。鯰魚的最佳食用季節在仲春和仲夏之間。鯰魚不僅像其他魚一樣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肉質細嫩、美味濃郁、刺少、開胃、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
功效:
鯰魚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對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鯰魚是催乳的佳品,並有滋陰養血、補中氣、開胃、利尿的作用,是婦女產後食療滋補的必選食物。
適合人群:
適合一般人食用。
尤其以老、幼、婦女產後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為適用。
適用量:
每次150~200克。
特別提示:
鯰魚藥食俱佳,以燉煮最佳。
鯰魚體表黏液豐富,宰釘後放入沸水中燙一下, 再用清水洗凈,即可去掉黏液。
健康紅綠燈:
鯰魚與牛羊油和牛肝、鹿肉同食,或與中藥荊芥同食,有可能對健康不利。
鯰魚也是廢物,有瘤疾、瘡瘍者要慎食,最好不吃。
紅燒鯰魚
廣東人叫它作“塘虱”,洋人好像叫它“貓魚”之類,但無論如何,它肉滑鮮嫩,滋補養陰,假如烹調得法,還極有風味。
材料:
鯰魚兩條約500-600克
小鮮紅辣椒4-5個
香蔥10克
植物油500克
料酒15克
醬油15克
花椒4粒
八角1個
味精、胡椒各少許
芡粉10克
高湯200克
香油10克
做法:
先將市場買回來的活鯰魚去掉內臟,把頭的前部分剁掉丟棄,然後將魚身切成6至7公分左右的小段。用料酒5克,鹽少許,腌製約6分鐘。
把鮮紅辣椒、香蔥洗幹凈,切成小段。起鑊,放油燒至七成熱,置入鯰魚段,讓它油炸一陣,當炸成兩面金黃色,即可濾油,但鑊內留下少許油,再放進花椒,八角,香蔥段,辣椒段,煸出香味後,再把鯰魚段倒入。然後再加烹料酒,高湯,醬油,鹽,味精,胡椒,用文火燜約20分鐘,見高湯不多,勾芡粉,澆上香油,即可出鑊。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