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春天,樂釣沙洋。3月23日至24日,2024年中華垂釣大賽湖北荊門沙洋選拔賽暨湖北釣魚公開賽在沙洋樂山湖國際垂釣中心盛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450名垂釣愛好者到沙洋觀油菜花海,在競釣池上揮桿競技、各顯身手,拼手速,拼技巧,拼耐力,和時間賽跑,和魚兒博弈,為大家呈現出了一場緊張激烈、令人難忘的競技盛宴。這不僅讓垂釣愛好者盡享垂釣樂趣,收獲一場不虛此行的春天之約、沙洋之約,還推動了釣魚運動產業的發展,讓鄉村旅遊“火”起來。
本次賽事現場還開展了“樂釣嘉年華”活動,集合了沙洋當地數十家農副產品企業和特色美食展銷,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釣手更好地了解沙洋、品味沙洋。同時現場開展的文化打卡、趣味活動吸引了眾多選手參與。一位帶著家人前來觀光的群眾開心地說:“沒想到釣魚比賽這麽火爆,整個釣場都被附近的村民圍滿了。我也是聽說了才一起來,感覺這次賽事設置得很好,有吃的、有玩的,還有這麽漂亮的美景和遊樂設施,讓我們這種不懂釣魚的人也能參與,真的非常好!”
發展釣魚產業,前景廣闊。“雅俗共享,動靜結合。”垂釣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先民的生產活動,其後經過歷史更叠、生活方式的變革,逐漸成為一項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活動,歷經千年不衰為人所愛。近年來,隨著網絡流量的不斷加持,垂釣從小眾走向大眾,但凡是條不大不小的“河”,都會引來無數釣友,揮“桿”方遒,好不歡樂。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的釣魚人數約有1.6億,18歲以下的釣魚人群占總數的13%,18至24歲占10%,25至45歲占46%。我國釣魚產業的參與人數增量十分龐大,整體的年齡趨勢也有了明顯的偏向,釣魚活動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群的“專利”,而是逐漸向年輕化、時尚化、創意化轉變。而隨著人群規模的擴大,連接上下遊的產業鏈開始發力:上接水產養殖,下連魚餌釣具,還輻射與之相關的戶外用品、直播帶貨、餐飲民宿,小小垂釣業儼然成為三產融合的綜合體。
發展釣魚產業要通過舉辦賽事活動來凝聚人氣。廣大釣魚愛好者積極參加賽事活動是發展釣魚產業的關鍵所在。釣魚愛好者最期待的釣魚產業發展是能夠提供更多優質的釣場資源、舉辦更多高水平的賽事活動、加強釣魚文化的傳播和推廣等。這些期待不僅反映了釣魚人群的實際需求,也為釣魚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要以賽事為抓手發展和延伸釣魚運動全產業鏈,促進釣魚賽事專業化、品牌化、體系化、娛樂化。要通過量身定製賽事,打造有影響力的賽事品牌,將地方農副產品搬到現場來,以賽促旅、以賽促農、多產融合,培育消費鏈條,打造消費場景,深挖消費潛能,激活賽事經濟,讓賽事效益停留的久、轉化的好、沈澱的深,讓賽事效益充分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轉化。
發展釣魚產業要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釣魚產業是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路徑,是實現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的有效路徑,是實現產業鏈嫁接延長的有效路徑,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釣魚行業產業鏈涵蓋了從魚餌、魚竿、魚鉤、魚漂、魚線等釣魚工具的製造,到釣魚服務、培訓、比賽等各個環節。釣魚產業作為休閑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動釣魚產業與旅遊、文化、體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不僅可以豐富地方經濟業態,還能提升區域品牌形象,吸引更多遊客和投資。以人的休閑生活及回歸自然的本質需要,協同拓展的休閑體育生活空間形成的“涓滴效應”的“需求密度”,以休閑釣魚產業的個性化消費推動第二產業以更多的“生產性迂回”形成更長產業鏈,拓寬產業集群範圍。
沙洋縣依托水域資源豐富的資源稟賦,致力打造湖北省垂釣之鄉,於2022年投資建設了沙洋樂山湖垂釣基地。該基地規劃面積9700畝,建設標準競技釣池6個、釣位近500個,是全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垂釣特色主題公園。沙洋發展釣魚產業的內核是以釣魚比賽為引爆點,以公共及自媒體為平臺,吸引國內外釣魚愛好者比賽觀賽,宣傳沙洋釣魚產業文化,提升知名度,帶動休閑漁業發展。外核是立足於項目自身發展,以釣魚為特色,引進鄉村田園休閑娛樂項目,吸引周邊旅遊人群,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致富,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沙洋縣依托釣魚賽事和休閑垂釣,構建食、居、會、遊、購、娛、業、養、學的“1+9”產業體系,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文旅體大融合格局,形成“雙核心”發展模式,推動了釣魚產業的快速發展。
釣魚作為戶外休閑運動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社會價值。只要我們以“釣魚”為核心,廣泛舉辦賽事活動,將釣魚產業與體育競技、休閑娛樂、旅遊觀光、文化科普、住宿餐飲等多產業結合為一體, 一定能吸引越來越的愛好者參與其中,釣魚產業一定能從小眾邁向大眾,一根小魚竿定能釣起大產業。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何長青(荊門市沙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責編:王舒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