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技巧
一、傳統立漂沈底釣鯽魚:
這是比較普遍的釣法,我國南北東西都有不少釣友采用此種方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鉛墜沈底,魚鉤距鉛墜的腦線大約25毫米。垂釣時魚漂調整到直立,露出部分,便於判斷魚訊即可(散漂則沒入水中兩三粒,浮在水面三四粒)。
此法的優點是調整方便,鉤墜漂配比要求不嚴格,便於掌握。但不很靈敏,有經驗的魚常常觸動一下魚餌,發覺較重,即警覺逃走。同時,此法魚餌沈底不動,如不勤動一下魚竿,常不為鯽魚發現。
二、臺釣鯽魚:
目前較為盛行。其最大優點是靈敏度強,上魚率高。魚鉤下沈慢,易為魚發現。墜懸於水中,鉤叢衡輕輕觸底,魚在其旁遊弋,魚鉤即輕輕搖動,對魚吸引力極大。為摘鉤方便,使用無倒刺鉤,摘鉤迅速。漂墜餌配比要求嚴格,魚汛反映極為靈敏。
缺點是漂墜調整較費事;各種魚類混養水域,使用釣鯽魚的鉤線,遇到大魚容易跑魚損失工具;初學時不易掌握,常有人半途而廢。但只要樹立信心,勤於實踐,掌握也不是很難,而一旦掌握,即會發現其優點大大過於一般傳統釣法。
三、戳拱釣鯽魚:
聽主要是聽魚覓食發出的嚓嚓聲響;看是看水草晃動和浮萍的鼓包,判斷魚情。發覺有魚直指該處將鉤垂入。一般輕輕將鉤放到拱處,看到水面線向水中拽入,或線牽動竿梢即知有魚咬餌,適時抖竿提起魚來。
戳拱一般選安靜處,動作要輕,魚出水時盡量避免驚擾其它魚兒,若有驚擾,魚不再拱,可用嘴模仿魚咬草的嚓嚓聲,起到催魚起拱的作用。
四、戳孔釣鯽魚:
一般用於有荷葉、水草多、葦茬多的水域。觀察荷葉邊、水草孔、葦茬間的魚泡、荷葉、葦子晃動的情況,判斷魚情。工具一般采用硬調長竿、較竿短的魚線,小墜,先觀察魚情。
發現後針對有魚動靜的地方,垂竿下鉤,使鉤沈底,同時不斷微微提動魚竿,引魚魚池餌,憑手感覺察魚兒咬鉤,適時提竿。戳孔一般采取走釣,主動找魚下鉤。
五、浮釣鯽魚:
鯽魚屬底層魚,一般釣底,但遇炎熱、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遊動吸氧覓食,則可采取浮釣法,即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於水面下約0.3--0.5米處,動作要輕,不驚散魚群。有人針對鯽魚甩子大老期的特點也常采用浮釣法。浮釣不需打窩。
野釣鯽魚小技巧
鯽魚分布在我國大江南北,一年四季均可釣獲,是野釣中的常釣魚種。鯽魚生性膽小,稍有響動便會四散逃匿,所以一般喜歡在水草茂盛、浮遊生物聚集的淺水區棲息覓食,但有時也會因水溫、水壓和溶氧量的變化而潛入深層水域。
一、釣組搭配和餌科
1.竿:由於鯽魚成群活動,需頻繁起竿,適選用3.6米-4.5米碳素超硬調魚竿,竿挺也就不怕上大魚,竿輕則可以相應減緩疲勞。如光威·上州屋銷售的“荒景技”、“一本技”、“溪峰”、“早春”等釣竿垂釣的效果就非常好。
2.線:釣鯽魚的線一定要細,線體要光潔、柔軟,釣線要拉力強、切水性良好。目前市場上以碳素質材的線性能最好,線徑通常在0.16—0.23毫米之間。主線不能過粗,否則會影響垂釣,但過細上大魚時就會容易斷線。我向大家推薦的產品是上州屋出品的“水精靈”碳素線。
3.鉤:釣鉤要小,應選用窄門、長柄、鉤尖銳利的袖鉤,如伊豆、伊勢尼等,國內釣友普遍認為上州屋的“鋼一針”質量非常好。選用鉤子的大小應註意,鉤門的寬度不能超過所釣魚魚嘴寬度的一半,最好使用無倒刺袖鉤,以便於解魚,避免傷魚。
4.漂:釣鯽魚的漂要靈,最好要用高檔碳腳粗短身軟尾漂。這類浮漂翻身快,漂尖傳達有效魚訊時間長。其他的浮漂也行,最好使用立式臺釣浮漂。目前“光威”迷比較喜歡使用的是上州屋銷售的用孔雀羽作為原材料製成的”魚心觀”、“真鶴”以及用巴爾杉木製作成的“風雅”、“水鄉”。
5.墜:最好使用快速別針和O型圈,不僅便於更換子線,而且在中魚的瞬間緩;中了釣線的拉力,避免起竿過猛鉤破魚嘴。也可以使用新式快速別針,其一端為類似於子線夾的腦線卡,換線便捷。這些產品各地上州屋均有銷售。
6.科:鯽魚屬於雜食魚類,葷素不拒。打窩聚魚,可用曲酒加香料泡小米,也可以用黃豆、芝麻、玉米按5:1:3碾碎,加適量紅薯面拌勻揉成團,使用效果奇佳,釣餌還可用蚯蚓、米飯粒;商品餌等(如光威出品的“藻60一鯽”)。
二、施釣註意事項主要介紹懸墜釣法
1.選點:要避開清澈見底的水域,尋找微濁不見底的水域,漲水釣灘,避水釣潭,近釣優於遠釣,選擇水深為1.5米·2.5米左右、水色略深、底部為梯田或水草茂盛的水域為佳。
2.布窩:貴精不貴多,野外水域遼闊,魚群密度不及魚塘,應在河流交叉口或主河道深淺交匯處尋找水草茂盛、水深適中的草窩邊打窩,打窩不易過多,以二三個為宜。頭一遍打窩一定要多打,還應適時補窩,使窩中的魚長釣不衰。
3.底釣法:底釣優於浮釣,野生魚大多是棲底魚類,鯽魚也不例外,底釣可增加魚獲量,最好不要使用懸墜釣法,雙鉤底釣建議調四釣五,釣鈍可以避免因風吹或水流而引起走漂,增強釣漂穩定性。
4.釣餌:拉餌不能過大,應以豆粒大小為宜,以便所釣鯽魚能夠J頃利吸食入口,也可以稍換大一點兒鉤搓餌釣鈍,這樣可以增加釣大魚的機率,還可以誘魚入窩。
5.識漂:鯽魚因吃食習慣,一般是竿尖先往下沈一點兒,然後送浮,或往下陰沈一二,且應在漂尖停頓的瞬間果斷提竿,很少出現拉黑漂的情況,如果浮漂被緩慢拉入水中,基本可以判定不是鯽魚,可能是鯉魚或其他魚蝦,如果浮漂不停地大幅度上下跳動,這是小魚在作怪,應不予理睬。
6.起魚:在釣中鯽魚後,不應馬上把魚提出水面,應把魚稍微斜拉,出窩,手臂再向上舉把魚拉出水面,這樣不僅避免起魚過程中驚擾窩中留魚,還延長了上魚時間。
野釣鯽魚的方法和技巧
野釣鯽魚的方法和技巧:餌料加香、加腥,小水域多做窩,大水域走釣,找橋墩、草叢、樹蔭處做窩子。
一、餌料加香、加腥
秋季野釣鯽魚非常有意思,初秋要用素,因為小魚鬧窩非常厲害,用麥粒、玉米做釣餌,都有可能吸引大量的小魚鬧窩。中秋要香多腥少,腥味要略帶一些就可以,主要還是以谷香、酵香為主,但是又不能太過於濃郁。而到了晚秋,也就是寒露一過,小雜魚的活性已經大幅減弱了。
個頭較大的鯽魚,就開始為過冬做準備,食口會變得非常好,但是,受低溫的影響,食欲足,活性較差,想要刺激鯽魚的活性,餌料就要適當加香,腥味更是要多加一些。
腥味的添加,可以用紅蟲粉、螺鯉旁鄭、藍鯽都可以,釣魚王腥香蒸汽膨化餌的效果也不錯。至於香味,可以在添加一些九一八野戰就可以了。
二、小水域多做窩
水面小的水域,水體容積小,一旦氣溫下降,水溫下降非常明顯,而水域面積小,水底的水溫變化也比較大,所以寒露過後,個頭略大一些的鯽魚,多會躲藏在深水。
具體有多深,這很難確定,我們也很難確定哪一種位置離深水的鯽魚群更近,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打窩來誘聚,除了原本的窩點,可以多打上幾個窩子來確保深水區的鯽魚進窩。
以釣點為主窩點,前後左右相差1米左右,各打點窩料,不用太多,大拇指頭大小一團就可以了,運氣好,幾分鐘就能進窩,運正友氣差點,半小時左右也會有發貨。
三、大水域走釣
水域面積大,水體容積大,所以整體上,白天淺水水溫高,水底水底低,夜間深水水溫高,淺水水溫低,但是,具體哪裏的淺水更暖一些,這也很難確定。
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遊釣,也就是邊走邊釣,邊走邊打窩,釣距相近,每個窩子相距3~5米,打上5~8個窩子,每個窩子守釣上十幾分鐘,沒口就換下一個窩子。
這個方法比較累一些,但是,好處很明顯,只要發窩,會因為窩子比較多,能源源不斷地吸引附近的鯽魚進窩,幾乎可以一直連桿下去。
四、找橋墩、草叢、樹蔭處做窩子
寒露一過,雖然氣溫、水溫都在下降,但總有一個常陰的區域,水溫的變化不是那麽的明顯,能做到真正的冬暖夏涼,比如橋墩下、草叢附近、樹蔭、山陰。
這些位置常年沒有太陽照射,水溫的變化區間比較小,所以平時就很吸引鯽魚群來此躲避、覓食、棲息,選擇這些位置做窩子,即便用普通的窩料打窩,也能有不錯的漁獲。
這種窩點唯一的缺點,就是數量太少,屬於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便能發現舉啟槐,也很不容易搶占,所以我們了解一二即可,沒有必要專門去尋找。
野釣鯽魚技巧
野釣鯽魚技巧:
一、釣位選擇
釣鯽魚時,釣位可以選擇在洄彎處、或者是鏵尖這些地方。這些都是比較萬能的釣位,一般都比較藏魚。而一些有水草的水域,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調漂技巧
鯽魚屬於底層魚輪瞎,野釣很少會起浮來搶食。所以我們一般都是選擇釣底。如果作釣的水域,小雜魚比較少。那我們可以釣得比較靈一些,比如調4-6目,釣2-3目。如果小雜魚鬧得比較瘋狂,那應該果斷選擇釣鈍。
三、浮漂選擇
釣鯽魚建議選擇吃鉛量一克到三克左右的浮漂,如果用拉餌作雹桐源釣,源態就選擇小一點的浮漂,如果用搓餌作釣,那就選擇大一點。但在選擇浮漂的時候,應盡量選擇那種細長身的浮漂。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