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人迷到千夫指 成也蕭何敗亦蕭何的TWS

要說起TWS就不能不提到Daiwa產品史上頗具爭議的一款產品--T3系列。

這款產品推出的時候,市場反響是有多轟動?即便我們現在回頭再來看看當時那些時尚前衛而又腦洞大開的設計,稱其為革命性的演進也一點都不過分。其情景就好比當年手機界突然蹦出來了個水果家的土豪金,引得一眾釣友粉絲也是瘋到要賣腎的節奏啊。

有的童鞋要說了:有這麼誇張嗎?
不服氣啊?再貼兩張來看看。
路亞粉你老實跟我說,這騷氣,你看到hold得住不?

幾乎完全重新做的設計,整體呈現激進的風格,一改Daiwa品牌傳統精細穩重的固有形象。更加扁平的框架結構、鏤空設計的把手、以及MAGFORCE 3D系統的搭載,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已經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除了上述特點,T3帶來的最大賣點就是首次發布的TWS系統。

當時的設計是整個前蓋擡起的結構,原理當然是一目了然的,更寬的出線寬度一定會減小出線時的阻力。事實也證明采用TWS結構的輪子在同等條件下,極限拋投距離會有較明顯的改進。當然這一設計也很快被繼承到隨後推出的的T3 Air,這一針對BFS應用的系列。(這個輪子甚至很長時間都占據著最佳微投輪的交椅。相信直到現在,很多釣友輪包裏應該也還有這款輪子的吧?)

但是隨著越來越細的釣線被投入使用,這個TWS最初版本的先天缺陷逐漸暴露出來。由於是要靠上蓋板來將釣線壓入導線規中間的槽中,而很多時候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以至於釣線在回收過程中經常會脫出導線槽,進而使得回卷時線杯上的存線排列不均。最終直接影響到2次拋投的效果。尤其是在使用較小號數的碳線的時候,這種情況尤其明顯。甚至有些時候釣手在回收之前都要用余光先看一下釣線的入位情況,才敢放心卷線收回。

這個版本也持續演進,被繼承到後來推出的T3 SV上面:
(ZAION 材料也被首次投入到這個型號上來做機體框架,可見Daiwa對這個材料的強度有足夠的自信。)

-----偶是華麗麗的分隔線,TWS進入次時代-----

但是這個繞線不勻的情況始終困擾著釣友,我相信daiwa公司的研發團隊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直至第二代TWS系統的出現,而它的處女秀就是搭載在TATULA上面。

這一版摒棄了之前的蓋板設計,而改為導線軌向後翻轉90度的方法,引導釣線入槽。在保留拋投時出線口寬度的同時,避免了繞線回收不勻的問題,可謂相當巧妙。但是這個設計也付出了整個輪子加寬、加重的代價,在握感上做出了一些妥協和犧牲。但總體來說,這個改進還是相當成功的,在TATULA系列目前巨大的保有量上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小編揣測可能DAIWA的研發團隊當時也很是擔心這一版的情況。出於風險可控的考慮,選擇了當時全新的一個型號TATULA來做搭載,並且在北美做了大量測試才發布。直至TATULA在全球獲得巨大成功後,才將其全面移植到主力系列--ZILLION上面。)

下面來講講被國內釣友討論最多的有關TWS磨線規的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搜集到的關於TWS磨線規的說法,我們整理了一下大致有這麼幾點是比較普遍被提到的:
1、大多數磨線規的情況都是在經常使用PE線遠投的應用情景下出現的;
2、磨損的位置基本集中在兩個部位:一個是導線軌下側金屬邊框;另一個是與導線軌一體的半月銷容納塑料件下部;(*1)
3、有些釣友發揮DIY的精神,通過在磨損位置覆蓋易拉罐鋁殼的方法,來保護塑料件下部;(*2)
4、上述情況在釣友中隨機出現,未發現與產品批次有直接關系的證據;
5、至今未有簡便、徹底解決上述情況的辦法,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備件訂貨也極其困難。
6、坊間有傳言,2015款TATULA改窄了導線軌邊框,是為了解決磨線的問題。
(除了上述情況,如果還有我們沒有被搜集到的信息,也歡迎釣友們跟我們聯系補充,共同討論。)

(*1)箭頭所指為磨損部位(圖片來自網友提供)

(*2)這也是在遠投領域非常常見的一款輪子,同樣出現了磨導線軌托架的問題。上圖藍色區域為釣友用可樂罐鋁皮DIY修復後的樣子。(圖片來自網友提供)

 

有關這個問題我們向各國的釣友、PRO以及DAIWA官方售後作出了詢問和求證。收到的反饋如下:
1、在除中國外的其他應用區域(調查範圍以北美和歐洲為主),較少有該問題的反映和出現;
2、有關TATULA線規型號的變化,就目前面來說僅部分TATULA Type R作了改變,兩種線規的產品目前都在市場上正常流通。而基礎版(俗稱:小蜘蛛)沒有任何改變。至於會不會全線改動,官方尚無定論。另一方面,TATULA Type HD在上市的時候就已經全面搭載改窄後的線規。
3、國外售後方面很少接到線規損壞的用戶反饋,這和我們對國外釣友的詢問結果也是相符的。很多被詢問的國外釣友和PRO都表示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針對以上搜集的信息,我們作如下的推測:

1、這種情況比較集中在中國大陸出現,可能與我們這裏的應用環境有關。我們這裏野釣遠投的應用場景比較普遍。為了追求拋投距離,使用的餌以風阻較小的金屬餌為主,拋投初速度也相應更快。由於國內市場的PE線良莠不齊,很多劣質線含雜質較多,塗覆層較硬且不均勻,PE線整體表面粗糙,高速摩擦下其作用類似線鋸。而與之摩擦的又是金屬框架而不是以前常見的陶瓷導線孔,所以比較容易磨損。
----改進方法:使用正規品牌PE線或在適當場合選擇使用尼龍線。

2、對已經產生磨損的釣友,如果是塑料件下部的問題,一般是由於穿線的時候有些釣友誤將釣線從金屬橫桿下穿過,從而摩擦到該部位。
----改進方法:請咨詢周邊釣友,采用正確的穿線方法。
3、對導線軌金屬框下部磨損,甚至已經磨出溝槽的釣友,建議更換相應的配件。(我們也在積極聯系官方相關的售後渠道看能不能協調組織一批來方便釣友,如有進展會盡快告知大家,請大家留意公告。)

4、關於新型號線規的問題,我們對新舊兩種做了對比。總體感覺改進的程度不是很大,甚至有些時候由於下邊框改窄,雖然理論上會減少出線時摩擦導線軌邊框的概率,但是由於翻轉後壓線不夠到位,在線杯纏線量不是很足的情況下也會增加繞線不勻的幾率。(這是又要回到老一代TWS問題上去的節奏麼?看來這個調整的尺度也很難把握呢,小編揣測Daiwa方面應該也是在做不斷的摸索和修正。)

以上是小編的一些粗淺拙見,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指正。

本篇內容:
感謝專業BASS Fishing媒體:BASSChannel 獨家(投稿)提供!
如需轉載 請註明出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