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釣法-手竿釣的相關單配技巧 中國釣魚人網
手竿傳統釣法多種多樣,大體可分為底釣和浮釣二大類。其中底釣包括:有漂和無漂二類釣法。無論采用何種釣法,主要根椐釣場的具體環境,和不同的季節來選取不同的垂釣方法。
(一).拋釣法
"拋釣"也稱之為:短竿長線垂釣,是底釣中有漂釣法之一。這種釣法主要適用於水深區.無水草空曠靜水區或必須將餌投到離岸邊較這遠的釣點。釣線可長於釣竿二倍甚至數倍。釣竿也可2支竿同時使用。
(1)配置應用
拋釣最大問題在於水線定位準確,因此必須首先調整好.浮漂與鉛墜的配比。可先將無餌釣組拋入水中,如果釣組處於半懸浮狀態,或已沈入水中。可更換漂的大小.增減墜的重量使浮漂與水面.保持在齊平。
更可家中事先配置好調釣組,到達水域後稍加調整即可。釣鉤上餌後,帶有餌料.鉤.墜下沈著底時,浮漂露出水面0.5---1厘米為宜。漂上露越多,浮力越小,墜也顯得越重。在風天或梢有水流的水域,為防止移位,相對可適當將浮漂定高。
拋釣竿長從4.5--6.3米為常用,由於釣線甚長.釣組是從岸邊直接拋出。其方法形同拉砣釣法,因此浮漂.鉤.墜,都應適當加大.加重。釣鉤可采用雙鉤.羊角鉤。
(2).中國釣魚人網 浮漂觀察:
魚類覓食的一舉一動,皆反映在漂的沈浮。由於各種魚類生活習性.水層的差異,漂的動作也各有不同。
p1.點漂:草魚.青魚為中底層魚類,覓食初始期浮漂會產生.小幅度緩慢的上下反復升降。這種品嘗初始期較難已被發現。接仲而來浮漂會出現.突然加大下沈移動幅度,並帶有沈重感。此時為最佳提竿時機。
即使生活在底層的鯉魚,同樣也會產生上述漂相。
浮漂原地小幅慢速抖動,多為大魚漂相,也是提竿最佳良機。
p2.送漂:此種漂相大都出現在鯽魚。初始期,魚頭部朝向水底而尾部則朝上。一吸一吐處於品嘗界段,浮漂會出現小幅度升降再作稍許等待。當頭部朝上尾部朝下時,餌料已吸入口中。浮漂即會開始逐漸上升,也是提竿最佳時機。如浮漂全部出水甚至平躺在水面時,釣鉤餌料大多已被吐出,此時提竿為時已晚。
p3.拖漂:也稱"拉黑漂",多為鮎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類所為。此種吞食性魚類極為兇猛,覓食後拖著即跑。浮漂會突然出現先向下栽,並急速斜向下沈。
p4.浮漂:餌料被拋出後,浮漂仍平躺浮在水面,或剛下沈又被浮出水面。即使下沈到水底.初始浮漂無規
律的擺動,最後出現靜止狀態,多為白條魚.小雜魚所為。中國
釣魚人網
小結:拋釣"定位".設窩,占有重要位置,只有將釣餌每次準確地投入到窩內.方可有滿意的垂釣效果。其方法.將架竿對向對岸的自然靜止物體.為"定位"目標。每次拋出釣組後,竿尖對向已設定目標。釣組落底位置不會產生過多偏差,形同"臺釣"架竿方法。
拋釣因釣線長,從竿尖到浮漂一段距離.會產生大幅度的松弛現象.其弧度也大。因此中魚提竿時應加大提竿幅度。並迅速手回線將魚拉至岸邊。現代已有兩用竿,釣者可靈活選用。
手竿傳統釣法,更適用於不同環競.不同季節的野釣中。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