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釣法並非臺釣 中國釣魚人網 收集轉載 首先要說明的是:“競技釣”同“臺釣”、“傳統釣”一樣,是一種釣魚方法。它同競技釣比賽是不同的兩回事。競技釣比賽是按照中國釣魚協會製訂的規則舉辦的釣魚比賽。但參賽者只要不違背規則,用傳統釣、臺釣、競技釣等各種釣法比賽都不受限製。
競技釣是更適合於手竿釣鯽比賽的一種目前最為先進的釣鯽方法。競技釣比賽不只限於手竿釣鯽。一切符合規定、符合國家體育法的釣魚比賽,都可以發展為競技釣比賽。目前我國較為成熟的競技釣魚比賽有手竿釣鯽,手竿釣鯉,手竿釣混合魚,拋竿釣混合魚,海釣中的定點船釣等等。
競技釣不但能用於比賽,休閑釣中使用競技釣照樣威力無比,只是在特定環境和自然條件改變後,要對釣組的配製和釣法做一些變動,來適應不同的水域。
“臺釣” 是“臺灣釣鯽方法” 的簡稱, 按傳入中國大陸時的技術特征來講,屬於釣鯽方法中的一種懸墜底釣術。
如果追根溯源的話,“臺釣” 是一種起源於日本的釣鯽方法,早在五十多年前日本就出版過介紹這種釣法的書籍。臺灣的釣界前輩,後來借鑒、改良了這種釣鯽法,並使之在臺灣逐步流行起來。內地的釣魚人接觸這種釣法大約是在一九八五年前後。因於對它很陌生,甚至覺得這種釣法很神秘,當時無人能為這種釣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也不知道如何去稱謂它。當時在內地傳授這種釣法的臺灣釣界人士對這種釣鯽法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叫法。有人曾為它起過一些名字, 像什麽“宇宙必釣術”、“幽靈必釣術”、“呼吸釣法” 等等, 但這些名稱起的過於玄虛或叫起來有些繞口,並不被內地釣魚人所接受。
由於“臺釣”是由臺灣釣魚人開始向內地傳授的,後來大家也就順勢稱它為“臺灣釣魚方法”。《中國釣魚》雜誌後來把它簡稱為“臺灣釣法”。大約在九二年,“臺灣釣法”最終被“惜字如金” 的北京釣魚人一錘定音稱為“臺釣”並逐漸在全國叫響,如今“臺釣” 二字對全國的釣魚愛好者來說已屬老幼皆知、耳熟能詳了。
臺釣的技術特征中國釣魚人網
現在看來這種被稱為“臺釣”的釣鯽法同內地流傳已久的釣鯽法雖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鉛墜不落底。而鉛墜懸垂的原因最早出現在日本,是日本的釣魚人,為對付喜歡吃離底食的日本鯽, 迫使釣餌離底的一種被逼無奈而為之的辦法。誰料想,恰恰是這種不經意的改變,使大陸的釣魚人,在釣鯽技術的發揮上打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新技術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斬新的基礎。
聰明的臺灣釣魚人從日本的懸墜釣鯽術中得到了啟發,在浮標的設計和使用上更加註重利用浮力的平衡原理,在用餌和手法方面也進行了大膽的改進,為國人釣鯽術的發展續寫了新的篇章。
“臺釣” 同內地的傳統釣鯽法相比,它的先進性就在於科學地運用了浮力與重力的平衡原理。主要表現在:為浮標加載配重時,把浸入到水中的線組的所有配件(餌、鉤、連接環、鉛墜、鉛墜座、太空豆、插標座、子線、大線),產生的全部重量,統統做為平衡浮標浮力的重力來計算。也就是說“臺釣” 是利用線組的整體重力來平衡浮標的。鉛墜在這個平衡體系中除了起到穩定浮標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微量加減自重,修正浮標平衡點,達到調節整體平衡程度的微調作用。這樣鉤餌(鉤餌,指鉤和釣餌的組合)就不象傳統釣那樣,獨立於平衡體系之外,而是成為這個平衡整體中的一分子。由於鉤餌的重量被浮標的浮力充分平衡, 鉤餌處於失重狀態,這就大大提高了鉤餌到浮標的整體靈敏度。在一般情況下,地面幾乎不承擔鉤餌的重量,既使鉤餌輕觸底,也只是承擔其部分重量,除非鉤餌完全不受子線的牽製自由臥底時,地面才承擔它的全重。
傳統釣鯽法,是用重力等於或大於浮標浮力的鉛墜來穩定浮標的,忽略了線組自重對浮標浮力的影響。這種配重原則,主要突出了鉛墜對浮標的穩定作用,沒有發揮鉛墜對整個體系的平衡衡調節作用。當鉛墜的重力大於浮標的浮力,鉛墜必然沈底,大出的重力和鉛墜以下鉤餌的重力,都要由地面來承受。魚在吃餌時,只把鉤餌吸入嘴中浮標是不會產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