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蓄水嘉陵江成釣魚天堂 幾十頂帳篷江邊安家 圖

釣魚者累了就在帳篷裏休息

三峽蓄水江水擡升,江北嘴嘉陵江邊,幾十頂帳篷和上千根魚竿林立,這裏成了天然釣場蔚為壯觀

昨日上午11點,江北黃花園大橋下,一根魚竿頂上的鈴鐺突然叮當作響。“有魚上鉤了!”頓時,原本安靜的河邊熱鬧起來,大家全都聚過來,歡喜地看著一條4斤多的白鰱,翻轉著浮出水面。

從10月上旬開始,因為三峽大壩蓄水,主城嘉陵江水位上漲,這裏成了天然的釣場。數百位釣魚愛好者逐漸會聚於此,幾十頂帳篷陸續在江邊安家,上千根魚竿沿著河邊延伸,從黃花園大橋北橋頭,一直延伸到江北嘴,場面蔚為壯觀。

除了像老王、老何這樣的資深釣魚者,在嘉陵江邊還有些菜鳥級別的愛好者。當他們陸續獲悉魚訊,趕到江邊時,發現已經很難有下竿的地方了。

昨日上午,老錢帶著魚竿跑到嘉陵江邊。“我來回走了幾趟了,還是沒有找到下竿的地方。”老錢說,他發現這段2000多米的江邊,魚竿間距平均1.5米左右,有的地方僅隔半米就插有一根竿。最後,老錢在距離老何不遠處的臺階附近,終於拋出了魚鉤。

重慶晨報記者發現,在嘉陵江邊釣魚的人分為三種,一種是像老王、老何那樣,打算長期作戰,並以此為樂的人;第二種是以釣魚為生的人,他們雖然也是長期作戰,但帳篷搭建得較簡陋,一釣到魚就賣給附近漁船;第三種就像老錢一樣的“散兵遊勇”,他們愛好釣魚,卻苦於時間或其他原因不能長期堅守。“我們純粹就是來湊熱鬧的。”老錢說。

我快樂 “來3天了,終於搞到著了”

10月29日,網友“無風”聽說嘉陵江邊有很多人釣魚,於是帶著相機趕到洪崖洞,當即被那個場面驚呆了。

站在洪崖洞朝江北方向望去,從黃花園大橋上遊500米處,一直到下遊的大劇院,綿延近2000米的江邊,上千根魚竿林立。

來到現場後,“無風”發現不少釣魚的人,吃住都在帳篷裏,晝夜守著魚竿。

“河頭釣起來的魚,賣價要高不少。”“無風”說:“我看到有附近漁船的人來買魚,最便宜的白鰱要30塊錢一斤。”

昨日上午11點,一根魚竿頂上的鈴鐺響了。原本安靜的河邊一下子熱鬧起來,不少人圍攏過來,分享魚兒上鉤的喜悅。

手持魚竿的中年人有些激動地說:“來3天了,終於搞到著了。”圍觀者看他手感有點沈,都說這魚肯定不小。在魚線的牽引下,一條白色的魚躍出水面,眾人一陣歡呼:“這條魚掙紮得兇喲。線慢點收。”“5斤,起碼有5斤。”圍觀者高興地說。中年人麻利地取下魚鉤,將一條繩子伸進魚嘴裏,再從魚腮處打結。

隨後,這條魚被放進網兜回到江水中,悠閑地遊來遊去。“這叫‘放牛繩’,這種方法拴魚,絕對穩當。”中年人說:“每當有人來買魚時,只要拉一拉繩子,魚就會浮出水面。就像拴的牛一樣。”

“無風”發現江邊的“放牛繩”有30多根,每根繩子都拴著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

我口福 釣100多斤魚煮來吃了

在江邊的幾十頂帳篷中,一頂藍色主帳篷外及其旁邊的兩頂單人帳篷顯得有些不同。昨日一早,老王跟老李、老彭來這裏接班,他們中的兩人,晚上將睡在單人帳篷中。“晚上10點到淩晨2點,魚兒愛咬鉤。”老王說,他釣魚有十多年了,退休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我們8個釣友,都是退了休的。”老王說,20天前他們來到江邊,紮起了這頂主帳篷。“我們分了工的,一般是兩人一組,輪流值班。”老王說,在主帳篷兩側的近百根竿,都是他們的。

每天前來值班的人,都會仔細檢查這近百根竿。“看看魚咬餌的報警器有無問題,再看看魚餌,如果被吃光了,要及時補充。”老王說,僅僅更換魚餌,也要耗去他們半天時間。

在老王的主帳篷內,除了各種釣具外,還有一張沙發床,幾張折疊椅,一個小液化氣罐,一個爐子,一桶純凈水……帳篷雖小,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臨近中午,老王點起爐子,煮起了面條。“中午將就吃點,晚上有人送飯來。”老王說,老伴雖然對自己來江邊釣魚多少有些抱怨,但釣魚總比打牌好噻。她現在晚上還要送飯來,就當飯後散步了。

在江邊安營紮寨20天了,老王等人釣起了100多斤魚。“10多斤的有三四條,大部分都是六七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