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釣魚釣位選擇的4個依據  中國釣魚人網 選位四依據釣友們一定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餌料、釣組,僅相隔幾米之遙,魚獲卻相差懸殊。這時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人家的釣位比你的好。對於喜愛休閑野釣的朋友來說,釣位與釣點  的重要性的確勝過其他。
  一、依據季節選位春季,萬物復蘇,小蟲、小蝦等水生動物滋生於淺水區,這裏成為魚類的天然食堂。而此時也是魚類即將繁殖的季節。當水溫逐漸升高,魚類便由深水處洄遊到淺灘,準備產卵。白天,擇草叢間,以手竿施釣,效果顯著。到了夏季,水表和淺灘處水溫過高,不再適宜底棲魚類生存,於是它們又遊回水溫適宜的深水區。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此時南岸水溫相對較低的陰面更適於魚類生存。冬季來臨,背風、向陽處乃釣者首選之地。總體來說,按季節選位應遵循前人總結的“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但這僅是一般規律。
  二、依據天氣選釣點魚的活動規律和天氣變化有著直接關系,甚至可以說是密不可分。在天氣正常的情況下,魚在一天中的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以我們經常垂釣的鯽魚和鯉魚為例,到了夜晚它們大都*近岸邊或有水草的水域覓食,畢竟近岸比遠岸及深水處的食物多。
  從後半夜淩晨3點到太陽出來的幾小時內,魚類大都在近岸覓食,直到水溫上升、陽光充足(中午),它們才遊回深水區。在不正常天氣下,比如:高溫暴曬、久睛無雨、久雨無睛,以及大風大雨造成的水質過於渾濁,都將使垂釣受到極大影響。又如春季下雨,由於氣溫低,所以氣壓不會過快下降,進而使魚異常活躍,這時在正常的釣點都能獲魚;而夏季則常出現“天氣悶、魚上浮”的現象,此時任何釣點、水層都恐難獲魚。再如:清晨時對面山周圍大霧一片,這時應棄釣;而夜裏大霧,深水釣點卻常能獲魚
  三、依據水色做判斷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魚類是攝取水中的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生存的,水太清則缺少水生植物、動物,魚類自然遠離此水域。從相反角度說,水質過肥(如由垃圾、汙水導致),魚類呼吸都困,哪還能食餌!最適合魚類生存繁殖的水域應是清中有濁。這類水質大多是淡黃色、淡青色或淡褐色。為什麽有經驗的釣者來到某水域,只要觀察水面狀況和水的顏色,中國釣魚人網 就能很快斷定是否有魚,道理即在此。
  因此,在自然水域垂釣,應盡量選擇在離水生植物近的水域,也可選家禽棚舍排水口處,還可選擇在流水進出處。
  四、依據魚的三遷做選擇以水庫為例,魚類有因產卵、尋餌和趨溫而遷移的習性。先說產卵遷移:各種魚類對產卵環境有不同需求,一旦找到適合的水域,它們會高度集中。鯽魚和鯉魚通常在4月到5月產卵,這時它們或集結在水草茂盛的水域,或留戀於石塊遍布的水區,而平灘則無魚。產卵期,鯉魚一般不進食,而鯽魚卻照吃不誤。產卵後鯉魚食欲異常猛烈,幾乎是見食就吃,是一年中最佳的垂釣時機。
  第二是尋餌遷移:鯽魚產卵後主要以草籽和水中的小蟲為主要食物,所以它們往往會停留在產卵區域。從5月一直到6月下旬,在其產卵水區用手竿垂釣兩米水深處,釣獲往往非常好。鯉魚在產卵後即會分散開去,並逐漸遊向深水,只有晚間才回到近岸處覓食。第三是趨溫遷移:到了七八月份,水溫不斷增高,部分魚類將尋找與自身適宜的水溫。像鯽、鯉等底棲性魚類會遊向深水,這時便顯出拋竿的優越性。同時,這時節也是垂釣鰱鱅、草、魴的最佳時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