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地處遼東半島的南端,西瀕渤海,東臨黃海,依山傍水,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攝氏8.4到10.5度,即使在冬季(十二月至二月)平均溫度也在攝氏零下5度至攝氏6度之間。它位於東北地區,卻沒有東北的那種嚴寒天氣。大連沿海島坨眾多,暗礁密布,海水清澈,可供垂釣魚類主要有黑鲪、六線魚、梭、鱸、鮫、鰈、鰻、黑鯛等30多種,優美的環境和眾多的釣點吸引了不少外地客人來連觀光和垂釣。

  但令人遺憾的,許多外地人甚至本地人對冬季的大連做出了如此評價:冬天的大連沒“看頭”,也沒有魚釣。不言而喻,由於北方海水溫度低的原因,冬天大連岸邊確實少見魚兒的蹤跡,但常釣魚的朋友都知道“冬釣深,夏釣淺,春秋釣中間”這句話,實際上在平均水深達到40米左右黃海海域,冬季船釣深水不但有魚釣,而且臘月雪花紛飛時還是上大魚的最好時節。

  筆者現將大連冬季海上船釣有關魚類的習性、海域釣點的選擇及垂釣方法等,搜集、整理並結合自己多年冬釣的經歷介紹給大家,供各地釣友在冬季船釣實際中參考,同時也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冬季可釣魚種

  大連是我國海釣活動開展最普及的城市之一。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大連釣友投身冬釣中,往年一進入12月份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封竿情景已很少見,大部分的釣友一直堅持釣到一月初,有些喜歡船釣的釣友甚至全年都不停息,幾乎一年四季都出海釣魚。盡管大連可釣魚種達到三十多種,但在冬季特別是一、二月份能常釣上的魚種類還是較少。筆者以多年的冬釣經驗和體會,以及觀察海邊漁民的生產作業(釣魚、下網)的魚獲,總結出大連冬季可釣魚種主要還是黑鲪(黑魚)、六線魚(黃魚)及鱈魚(大頭魚)這三種魚。雖然釣友們在冬季船釣中也常有鱸魚、鰈魚等釣獲,但畢竟數量少而且分散,不能形成冬釣對象魚,因此在這裏就不贅述了。

  黑鮶,又稱黑魚、黑頭等,分布於我國黃海、渤海、東海,北方沿海終年可見。該魚系冷水性近海底層魚類,喜棲息於淺海巖礁間或海藻叢中,不喜光。春秋季可結成小群,作短距離洄遊。較耐低溫,適溫範圍8~25℃,14~22℃生長最快,5~6℃停止攝食;六線魚,俗稱黃魚,為沿岸淺海定居性魚類,它對低溫的適應性強,為冷水性底層魚類,棲息於沿岸淺水巖礁、石礫、海草底質的海區;鱈魚,地方名叫大頭魚、大頭腥等,屬冷水性底層魚類,我國產於黃海和東海北部,一年四季可見,幾乎無冬眠期。漁期有冬、夏兩汛,冬汛是12月至翌年2月份;夏汛為4~7月份。從上述魚的習性簡要分析看,這三種魚實際上耐低溫能力都很強,自身具備很強的越冬生存能力。

  近海魚類對氣溫、水溫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 進人大雪節氣之後,大連沿海地區的氣溫常在6度以下,海水平均溫度不到10 度。此時,黑鲪和六線魚一般是在近海深水底層坑窪、養殖區沈筏子、沈船、暗礁縫隙等處呈半休眠狀態,呈輕微遊動狀態越冬。在40 米到50米的深水區,由於海水低層溫度要遠高於近海,因此洄遊到深水區的魚兒仍然做小範圍的遊動,保持有主動的索食欲望。近海魚類的這種特性,是冬季釣友們在深水區船釣常有極好收獲的基本原因。

  綜上所述,要在冬季的較寒冷氣候條件下釣到魚並有較好的收獲並非難事,關鍵在於大家要根據近海魚類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有針對性的選擇釣場,找到他們越冬的海域、釣點,同時輔之以正確的釣法。如此,船釣一天收獲三、五十斤魚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三、船釣釣點   冬季大連釣友常去的釣點一般都集中在黃海海域。近海有三山島、老偏島、東西大連島、二砣島、小平島等;遠海有圓島、遇巖礁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