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被曝曾前往西沙觀光釣魚,乘坐的交通工具均來自軍方,不但有登陸艦,還有軍用飛機。網友紛紛質疑,體育局長觀光釣魚,成本多少,是否花的納稅人的錢,又有何權力動用軍艦?盡管此時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但至記者截稿時止,國家體育總局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而其辦公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2月20日新疆日報)
  因為到南沙觀光釣魚被網友曝光和置疑,恐怕這位體育總局局長也始料不及。據稱,局長行蹤之所以被“曝光”和披露,是源於他“一不小心”和一名網民和了影,也據這位微博曝料者稱:“我在那邊釣魚,巧遇劉局長慰問官兵。劉局長把我也當成官兵,於是和我合影。”與是,釣魚的和觀光的照片也就有發到了微博上。看來,其照片來源及所述情形可信度還是極高的。
  另外,無論這位局長之前怎樣想的,也無論他到南沙是“公幹”還是“私活”式的“觀光旅遊”,都已經無可回避地因為“網友曝光”而“惹了一身騷”。公眾置疑的聲音越來越多,在微博發布者“海南南海釣客”刪除微博,及向局長道歉和“澄清”的情況下,輿論仍然洶洶。甚至還有了著名媒體人羅昌平提出的5大疑問:如“1、劉局是考察式釣魚還是休閑式釣魚?2、先乘登陸艦去後乘軍機回,成本幾何?誰在買單?3、軍方是否變相經商營利?4、文職動用軍用資源程序是否違紀?5、是慣例還是個案?”這樣的輿論置疑和詰問,顯然對劉局長的聲望是極為不利的,無論怎樣考慮,他都有迅速回應網民置疑的必要。
  首先,回應不回應與形象直接相關。“蓋子”往往是捂不住的,網民智慧和理性判斷也是不容低估的。局長究竟到南沙所為何事?公務亦或私遊?為何乘坐軍用船只、飛機等?有澄清和解釋的必要。其二,越早回應越主動。負面輿論往往有“發醇”效應,越是早回應、早澄清和辟謠,越能避免事態擴大和不良信息傳播。理性的公眾會相信局長實為公幹、並有必要動用相關軍事資源,但卻需要局長拿出一個可以信服的證據來。
  其三,尤其是在時下國內公眾對體育界不良現象普遍關註的情況下,對於近年來體育競技界連續發生的“醜聞”已經深惡痛絕的情況下,一個可能涉嫌“非公旅遊觀光”的行為,更有必要迅速澄清,以避免給中國體育界再次抹黑。 來源:商都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