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魚屬於鮭科鮭屬魚類,由於它周身呈金黃、橙黃或淡黃色,體側有紅色彩帶,眼呈玫瑰紅色,因此叫做金鱒魚。”4月6日,本報刊登了《漁民黃河內捕撈到一條“怪魚”》一文,為了弄清這條“怪魚”究竟為“何方神聖”,記者咨詢了石嘴山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經過工作人員的仔細鑒定最終揭開了“怪魚”的面紗。
“金鱒魚喜食水生昆蟲和近水、落水陸生昆蟲及小型魚類,適生長水溫是12℃~18℃。它們有個習性就是回遊,也就是說它們在鹹水中生長再回到淡水裏產卵。”據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高總元介紹,目前,在黃河流域的蘭州劉家峽庫區養殖有金鱒魚。因此,在我市被捕撈出來不足為奇。“據我們推斷這條魚可能是從劉家峽養殖區域逃逸或放生進入黃河流域,它對我們水域的魚類沒有什麼危害。”
據了解,金鱒魚原為虹鱒魚的變種,因全身金黃,所以稱為金鱒魚,同虹鱒魚一樣為冷水養殖的魚類。它原產於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現時金鱒魚養殖已遍布五大洲,成為當今世界上養殖地域分布最廣的魚類之一。金鱒魚屬冷水性魚類,肉質細嫩,味道鮮爽,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並具有化栓去血垢的碳烯酸。金鱒魚除食用外,還具有觀賞價值和育種研究價值,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推廣的優良淡水養殖品種之一。近幾年在我國具有冷水資源的地方開始試養。“這種魚有三個特點,一是顏色好看,第二是生長迅速,肉味鮮美,第三是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養殖價值,因此,下一步我們準備在我市養殖金鱒魚。”采訪結束時,高總元說道。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