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幹區筧橋鎮有個祝家塘,最近塘裏“魚丁興旺”。去年環保部門在一些池塘河道做生態試點,祝家塘也是其中之一。經過種植水草等生態措施,池塘變了個樣子。今年過年,村民往塘裏丟了許多魚,結果現在,塘裏的生態水草遭殃了。杭州市環境保護有限公司去年承接了這個生態項目,這幾天,項目負責人邵之劍很焦慮。
  水面挺幹凈,魚兒有點多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祝家塘,經過生態治理,眼前的池塘水面還挺幹凈,周圍綠草繁花,確實如環保部門當初設想的,很像一個景觀湖。
  池塘面積大概有四五千平方米,幾個釣魚人正在聚精會神地釣魚,有幾位已經釣了一些,其中不少八九兩的大鯽魚。池塘中間的水面,不時泛起陣陣漣漪,是塘裏的魚到水面透氣。看得出,魚兒挺多。池塘的水看上去還挺清的,從岸邊看,能見度大約有三四十厘米。
  “這還遠不是它最好的時候。”邵之劍告訴我,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份,水質最好的時候,可以清楚地看到1米多深的水草。因為養了水草,創造了小型生態系統,根據今年年初的檢測報告顯示,祝家塘的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五類水標準,同時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的要求。去年11月,環保公司種下了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等能有效提升水質的水草,但現在,這些水草快被草魚們吃完了,水質正在變差。趕緊把塘裏多余的魚“趕走”,重新種草,是必須的補救措施。
  草魚幾乎吃光了水草
  這些魚都是哪裏來的呢?
  邵之劍說,去年11月份進行生態改造時,除了種草、固定底泥外,也放了少量鯽魚魚苗進去,試圖在池塘重建一個生態系統,後來確實也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今年2月後,村民開始往池塘裏放魚,結果問題就出來了。
  他指著池塘一處示意,以前這裏可以看到清晰的水草,現在水草沒了,水質也渾濁起來。
  村民往池塘裏放魚的說法,得到了池塘管理員老梁的證實。
  老梁說,村裏一共有百來戶居民,每年正月,村裏有放生的習俗,以往人們都去錢塘江、西湖等地放生,現在家門口有了個清澈見底的池塘,大家幹脆就把魚放進了祝家塘。放的什麼魚?鯉魚為主,也有不少草魚。
  “草魚是水草的大敵,餓了一冬天的草魚們開始猛吃,而池塘裏人工培育的水草,生長快又新鮮,自然成了草魚和鯿魚的美食。而草魚吃起草來像收割機,現在水草大概還剩下10%左右。”邵之劍說。根據環保公司最初的評估,這種小型生態系統的魚類密度在每平方米30克是比較合適的,現在,每平方米裏大概有200克了。魚兒多了,水草沒了,要想繼續維持清澈見底的水質,很難了,已經有部分水域出現了有機物過多的泡沫現象。
  征集釣魚高人來幫忙
  邵之劍估計,目前塘裏的魚大概在1500斤左右,除了草魚、鯿魚,塘裏還有鯽魚、鰱魚、鯉魚等。
  眼看著“不速之客”就快把水草吃光了,如果水草沒了,這個花了大力氣修復的生態試點項目可能就要白辛苦一場了。邵之劍和同事們很著急,怎樣才能很快把這些魚都請走呢?直接放水,可惜了這些魚,最後大家認為,請釣魚高手來釣,也許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如果你是釣魚愛好者,正愁找不到魚塘,那麼可以去現場甩甩桿,順便也能幫環保部門解決麻煩。
  備註:因為池塘歸村集體所有,因此對外開放釣魚,經過雙方協商,現場不收任何費用,釣起的魚可以以8元/斤的價格帶走(目前普通魚塘的市場價大約在12元/斤左右)。請釣友事先與邵之劍聯系,獲知前往路線,並提前通知池塘管理員,以便獲得優惠價格。聯系人:邵之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