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花園後有條河,天氣晴朗時,人們總能看到一位老奶奶釣魚的身影。
釣魚不是為魚
張桂英,家住濱江社區,今年67歲,1.5米多的身高,膚色白凈,走起路來健步如飛。
昨日天氣好,張桂英不到8點就來到小區後的河邊垂釣。還不到10點,張奶奶的竹簍內便有了23條10來厘米長的小鯽魚!
“今天發揮還算正常。”張桂英十分滿意地說,但這不是她最好的成績,最多的一次,兩個多小時內就釣了30多條。
張奶奶釣魚歸來,常常將魚分給左右鄰居。“我釣魚只圖一個‘樂’字,能釣到最好,釣不到也無所謂的。”
病休愛上垂釣
提起釣魚,人們大多會想到“釣魚翁”。老太太會釣魚可是件新鮮事兒。
張桂英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自己的釣魚史。她說,年輕時住在姜堰沈高鎮,屋前屋後有很多小河,經常有人在河邊釣魚,好不熱鬧。20多年前,張奶奶因子宮肌瘤開了一次刀,閑在家休養時覺得很無聊,就萌發了釣魚打發時間的念頭。
說幹就幹,張奶奶找了根竹竿,買了魚鉤和魚餌,開始學釣魚。從此,張奶奶釣魚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一釣便是20多年。
釣魚要有耐心
張奶奶靠著觀摩身邊人如何釣魚,加上自我摸索和自我實踐,釣魚的技術越來越好。
張奶奶講起了她的釣魚經:“釣魚時站上個把小時是正常的事兒,一定要有耐心;釣魚時手感很重要,要及時判斷出魚有沒有咬上鉤,還要靜心,心無旁騖才好。”
如今張奶奶的身體不錯,只要天氣好,她都會出門釣上個把小時。在她的帶領下,兒子余先生也愛上了釣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