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約上三五好友,包一條沖礁船,垂釣海上小島。碧海藍天下,與礁石作伴,與海浪共舞,拋竿引魚。海釣,儼然已經成為時下一部分寧波人戶外健身休閑方式之一。
  現狀寧波有上萬名海釣“發燒友”
  據了解,海釣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與高爾夫、馬術和網球被列入四大貴族運動之一,備受中產階級的青睞。在部分國家,這種運動被譽為“海上高爾夫”。
  在阿拉寧波,海釣是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對此,浙江省釣魚協會副會長、市釣魚協會常務副會長張亦軍認為,寧波人是2002年左右開始接觸海釣的。
  “2000年的時候,海釣由日本、韓國等地逐漸引入中國大陸。2002年前後,寧波人正式開始對浮遊磯釣有所接觸。發展到現在,經常參加海釣的寧波市民越來越多了,整個浙江省範圍內海釣愛好者已經達到數萬人。而在寧波,玩‘海釣’上萬人是肯定有的,特別是象山、鄞州、北侖等地玩海釣的人相對多。”張亦軍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介紹說。
  張亦軍說,在他的印象中,不少寧波海釣“發燒友”甚至走出國門,前往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等地海釣。另外,專程出國參加各種海釣比賽的也不在少數。
  記者了解到,在寧波,目前從事海釣運動的大部分都是私營企業主、辦公室白領階層,以及自由職業者。
  象山“海釣達人”王海洪本身是一名海鮮行業的從業人員,與大海有著不解之緣。他告訴記者,相較於其他類型活動,海釣有“既燒錢,又燒閑”的特點,所以,這也在無形中決定了海釣人群必須要具備較好的經濟基礎,和較為富余的私人時間。另外,有意思的是,根據王海洪的觀察,他最近幾年每一次出門參與海釣活動,在他周圍駐足揮竿的,已經一改之前“清一色”的男性局面。“我已有好幾次看到女性朋友在海島邊上神情專註地垂釣。”
  海釣產業在寧波初具規模張亦軍等人介紹,海釣產業鏈涉及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是集釣場、遊釣、導釣和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產業。
  海釣集漁業、海鮮餐飲業、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海釣真正在國內興起後,從零星的個人愛好發展到俱樂部運作的集體活動,涉及的人群越來越龐大。海釣基礎建設如釣場、釣船等投入大,多屬中長期經營項目。雖然目前國內海釣還處於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已有許多企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以前因技術原因幾乎被國外廠家壟斷的磯釣服,如今也有國內廠家可以生產。
  而目前,在寧波以及舟山江浙一帶沿海地區,海釣產業已初具規模。業內人士認為,海釣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其特有的刺激性、高消費等特點將對相關地區的旅遊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故事釣友1尋找遠離喧囂的那份寧靜名片:山嵩,某房產營銷總監。寧波人,從小在海邊長大,以前只有在海岸邊看的份,現在可以出海釣魚,海釣成為他目前最大、最喜愛、最享受的休閑運動。目前階段,在寧波不出差的話,保持每周一次出海釣魚的頻率。
  山嵩一直很謙虛地稱自己屬於“菜鳥”級別,只是玩玩而已,並非專家也非“達人”。只是偶然被朋友“拖下水”了,玩過一次之後欲罷不能,開始將海釣運動進行到底。
  說起最近的一次海釣,山嵩幾乎還能聞到海風的味道。
  那天下午3點,漁山列島附近海域海浪有一米左右高,陣風6級。
  苦等了大半天之後,山嵩終於收獲一條鯛魚。當時就決定把這條“戰利品”做成生魚片。“鯛魚是越大越值錢,在日本的頂級生魚片中,就包含鯛魚。”山嵩表示,“在國內,大家沒有吃生魚片的習慣,真是極其鮮美。”
  海釣其實很苦,釣友之間有句話:“我們是人一樣地出去,狗一樣地回來,往往要在海上顛簸好幾個小時,吃得不好,住得也很差。”為何讓這麼多人趨之若鶩,山嵩感慨:“在廣闊的海上馳騁,追逐著魚群,身心投入到與大自然的博弈中,將所有的煩惱拋在腦後。特別在厭倦了城市中的喧鬧與紛繁瑣事,想找一片凈土享受一下愜意與休閑的生活,海釣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資深玩家,山嵩為自己立下不成文的規矩:“我從來不賣魚,有些魚帶回去自用或送給親朋好友,釣到太小的魚、陌生的魚,或不常見的魚,上鉤後只是跟魚合個影,留個紀念也就放生了。”山嵩說,一名優秀的海釣手,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海釣知識,熟悉攀巖、登山、航海、遊泳等技能,要有一顆能夠享受寂寞的心。特別是夏天海釣,還要忍得住高溫煎熬。
  每次結束海釣,山嵩和夥伴們都會盡量抹去他們來過的“痕跡”。“各種能夠帶走的生活垃圾我們都會整理好,帶著離開。”
  釣友2海釣是勇敢者的遊戲名片:張嚴正,某汽車空調配件廠負責人。寧波人,長達六年的海釣經歷讓他的足跡遍布全省。每個月能夠邀約三五好友出海一次,是他當下最快樂的事。他說,如果有可能的話,他下半年想出國海釣。
  從拿著小魚竿在東錢湖釣小魚小蝦,到現如今每月出海一次,43歲的張嚴正六年時間內成功由釣魚“菜鳥”晉級到海釣發燒友級別。他家中海釣裝備價值十幾萬元,他的QQ簽名是“魚魚魚,行大運,釣大魚”。釣魚,早就成為張嚴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張嚴正皮膚黝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就是個“烏賊樣”。他同時“澄清”道:“這並非天生。”
  采訪的時候,老張剛剛結束上一次海釣,這次去的是三門灣,漁貨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他說,每每坐上漁船,吹著海風,耳邊聽著馬達的轟鳴聲,聞到些許柴油尾氣味道,便感到通體舒暢。“玩海釣跟‘吃榴蓮配酒’一樣,容易‘中毒’。”他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