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市民在休博會上看釣魚竿
 

  休博會進行到了第二天,雖然室外絲絲細雨“秋意濃濃”,不過絲毫沒有影響市民的熱情。
  年輕人加入垂釣隊伍釣魚並非中老年人的專屬休閑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不少年輕人也來打探釣魚器具。
  年輕人加入垂釣隊伍,他們一般只是玩票級別,對魚竿的專業性要求不高,還不是漁具消費的主力。我們發現,加入垂釣隊伍的年輕人主要分兩派,一種純屬釣魚愛好者,一種是以休閑為目的的“吃貨”。
  畢業後自己做起小生意的劉羽是個典型的釣魚愛好者,1個月至少保證1次以上外出垂釣。雖然只是新手上路,劉羽購買了一套價值300余元的漁具,裏面有6支魚竿,囊括海竿、普通竿等類型。
  “我們釣魚也只是圖個好耍,周末休閑,對漁具專業度沒有過高的要求。”
  劉羽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愛好的培養,現在也打算加大投入。”
  也有以休閑為目的的“吃貨”
  家住渝北區的雷霖則可以算是加入垂釣隊伍的“吃貨”。過去周末他經常與幾位朋友相約在外“殺館子”,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實在無聊。
  一次偶然的經歷,跟朋友在農家樂玩時,他接觸到了釣魚。雖然是菜鳥,但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他也成功釣起了魚。
  晚上,在農家樂吃著自己釣的魚,雷霖說,“這真與以前直接到外面吃烤魚的感覺不同。”
  在此之後,邀約朋友釣魚成為雷霖周末休閑方式之一,不過他自己並沒有購買漁具。“我一般選擇釣魚的農家樂,都可以租借魚竿。”農家樂以銷售魚為主,顧客必須將釣起來的魚秤斤數購買,然後做成菜品,在漁具上多數農家樂並不增收費用。
  垂釣三大趨勢:人數、花費在增加 年輕人越來越多了人數每年增長10萬~20萬人釣魚器具有點復雜:必備的有魚線、魚鉤、魚漂、鉛墜、魚竿、魚簍、折疊凳、遮陽品(太陽鏡、遮陽傘、防曬霜等)、雨具、保暖的衣物等。
  據重慶釣魚協會的數據顯示,現在重慶釣魚愛好者的人數大致在100萬人以上,每年舉辦的釣魚活動就有150次左右。釣魚人數增長迅速。 釣魚網是2007年9月才成立的,截至去年,釣魚網的註冊會員才3萬多人,但今年就達到了5.5萬人,增長了83%。
  重慶釣魚網的站長凱藍(網名)告訴記者,“現在將釣魚作為休閑運動的人越來越多,整個大重慶,每年增長的休閑釣魚人數有10萬~20萬人。”
  花費翻了一番隨著現代人對裝備要求越來越高,以及釣魚出行距離的增加,每年投入釣魚的費用也水漲船高了。
  凱藍說,今年購買1000元左右的中端魚竿的人較多,過去基本都是購買幾百元的魚竿為主。
  其次是距離上,現在近點的地方越來越難釣,很多人將目光放在了距離遠的地方。2007年的時候,重慶釣魚者平均每人每月花費200~300元,2010年開始很多人都開始到100公裏外的地方釣魚,每月花費500~600元,2011年後,大多數都是往200公裏外走了,這樣一個月下來平均花費在1000元左右。
  釣魚人群年輕化凱藍說,“從公司俱樂部1000多會員來看,現在的平均年齡在34歲左右,而5年前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
  今年釣魚網註冊會員人數達到了5.5萬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
  凱藍表示,現在釣魚愛好者越來越年輕化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