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野水魚的攝食半徑問題

動物具有地域性和遷徙性,魚類也不例外,但動物的地域性一旦受到破壞就會因遷徙而改變,魚諺“一日三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漁事實踐中來看,野釣場所中的野水魚沒有一個固定的攝食半徑;魚類的活動範圍大致分為棲息地、覓食地和洄遊地,魚兒活動的這些範圍會受到很多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諸如:氣溫、氣壓、水溫、含氧量、食物鏈、風向、日照、電魚、毒魚、捕魚等不確定因素,不同季節魚兒的活動規律也不一樣,魚兒具有“趣溫、趣食、趣氧”三性,趨利避害是動物生存的本能,魚兒的活動範圍由此會受到改變,從而導致魚兒的攝食半徑具有不可確定性。

二,關於釣位與釣位之間的間距問題

野釣中,“人找魚”是選擇釣位的主打標準,“人讓位於魚”是在釣位選擇中尊重漁事規律的具體體現,目的是利於提高上魚率;如果僅用釣位與釣位之間的具體間距來確定釣位的分布,是不明智的作法,“釣位隨作魚情走”才是硬道理;野釣漁事證明,釣位與釣位之間的間距無法用一個具體的標準來界定,它應根據釣場的具體地形、魚情、水情來大致劃分,以既可相互照顧、又互不影響為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