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塘中的鯉魚一般密度都不是太大,而且常有小魚和鯽魚在塘中穿梭。釣這裏的鯉魚首先要想到的就是窩料的製作。我不贊成另用窩料打窩,最好是用釣餌來做窩。因為你使用其他的窩料做窩的時候,引來魚後,即使釣餌優於窩料,進窩的鯉魚也要有一段認識釣餌的時間,這對我們在竿塘想用有效的垂釣時間釣取更多的鯉魚是很不利的!所以最好要用釣餌直接抽窩。不停的定點拋竿。使餌料在水中鉤餌的運動軌跡上散落霧化,並在水底形成一定堆積區擴散誘魚。如果餌料做的比較成功,那麽一般拇指肚大小的餌打十幾竿的時候水底就應該有直徑30--50公分的堆積範圍區。

開始做窩的時候餌一定要幹散,我釣鯉魚的餌都不合成團,加水拌勻後就放在餌盆裏,用的時候手抓一團上鉤。做窩的餌要求一入水就開始有細小顆粒霧化脫落。長時間的垂釣經驗我發現鯉魚之所以能進窩並不只是靠的它的味覺,更重要的是視覺因素。雖然鯉魚大都是水底貼底拱食餌料,但他們在遊動的時候都是在離底一段距離的位置,還有好多特定水下環境的水域裏的鯉魚會在水的上層和中層出沒。

所以餌入水後細小顆粒的緩慢飄散是很重要的誘魚手段。我曾在一個養殖塘拍攝餵養鯉魚的進食狀況的碟片裏看到過這樣有趣的一幕:

一條5斤左右的大鯉在水的半層位置窮追水中遊動的小浮遊動物,而且後邊還追隨了幾條鯉魚,一起追出了好遠......鯉魚見餌追餌是好多釣友還沒註意到的鯉魚很重要的一個生活習慣。所以我們在開始拋竿做窩的時候,餌入水後的很好霧化脫落能在大線的下滑軌跡上以及子線的直徑圓範圍內造成很好的視覺效果!而使釣點附近水域的鯉魚能對這些不斷飄落的細小顆粒產生興趣,而遊向窩點。然後餌料中的一些化學誘魚劑才開始發揮作用,使得鯉魚產生攝食欲望,進窩吸食窩餌。又由於打窩的餌料散落在水底,它們一下子根本無法吃進太多的餌料顆粒,才能長時間的在窩裏逗留覓食。

這樣做窩的工序就完成了。當我們發現浮標有大幅度的動作後,就要在上餌的時候把餌料多搓幾下,使釣餌在水中能停留較長的時間讓窩裏的鯉魚發現細顆粒餌堆中的大團餌料並吃進釣餌。

在竿塘釣鯉魚的時候還要特別註意控窩。所謂控窩就是在我們在保持一定的頻率打進餌料的同時一定要註意觀察旁邊的釣友,觀察你在打下餌料的同時你附近的釣友的上魚情況。當發現你的窩裏有魚後,在你旁邊的釣友除了比較會控窩的高手外,其余的都應該基本停竿。如果別人還是上魚,那麽你的窩子就做的不成功,魚引的還不到位。那麽就要繼續拋竿引魚。在開始上魚後也是一樣,控窩也不能忽視。如果你上了幾條停口了,那麽一是你的窩子的續誘不是很成功,再就有可能旁邊的釣友把你的魚引走了,看看別人的上魚情況然後根據判斷維護好你的窩子才能保證繼續有魚問鉤。

在自然水域釣取鯉魚窩子就更重要了。這裏的鯉魚密度很小,多打窩才能引來魚。而且要註意的是窩裏要有實實在在的顆粒。在打餌做窩的時候最好在加水的攪拌後的餌裏加入一定量的幹餌,商品鯉魚餌用來野外垂釣的品類裏面一般都有較多大顆粒。這個在野外做窩的時候很是重要。野外小雜魚很多,做大窩不要怕引來的小魚。先被餌引來的小魚在窩中吃餌,要有更多的顆粒供它們啃食,它們在窩裏遊動的時候身上的鱗片折射的光線會被遠處沒有進窩的大魚看到。這樣沒有看到窩料散落和沒有感覺到餌中的化學誘魚劑的作用的大魚會被這種竄動的折射光吸引過來,所以在野外光誘也是很重要的手段。進窩後的大鯉不象竿塘中的鯉魚,對商品餌比較熟悉和比較留戀,進來吃完就走,窩裏要有實在的東西才能留住它們。

競技釣混養池的比賽裏第一場開始做窩和在竿塘中垂釣是一樣的,都要盡量的重霧化散落做好窩。因為釣位間距很近,搶魚很重要。但從第二場開始往後的幾場裏,做窩就要小心了,換好釣位後 到了別人的窩子裏,由於第一場都盡力的打餌做窩誘魚,那麽每個窩裏都有一定還有魚,這時只需少打幾竿做個小窩維持一下窩子就可以開始垂釣了。特別在後幾場混養賽的時候,一般倒數第二場和最後一場上來的時候都不要做窩了,這時的魚都比較慢。前幾場的鋪天蓋地的打餌使水底的餌料堆積很嚴重,什麽味都有,魚的食欲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時只要能拿上來幾條魚就應該不會丟分了。開硬散軟粘兩種餌,如果發現散餌釣離底不行,那我們能做的就是粘餌糗魚了,不過時而的提竿逗引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每款商品餌它的製作的過程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研究和試釣,真正的有效果才會推向市場銷售的。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它是否對你面前水中的魚好使,關鍵是看我們怎麽用,用對了就上魚,這是肯定的。到了釣場,憑借對餌料的了解根據你自己的實戰經驗結合手中掌握的水情和魚情資料一定可以搭配出一款適合這裏的魚的餌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