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技中,經常會遇到非常難釣的滑魚。那麼什麽樣的魚才算是滑魚呢?可以這樣認為,它們應該具備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懂得對釣組進行幹擾或逃避,且能食餌避鉤的魚既為滑魚。其實,魚的適應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種頑強的生存能力,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滑。因魚類的品種、所處的環境、所受到的生存挑戰不同,所以不同魚池裏的魚,滑的程度都不一樣,即使是在同一個魚池,隨著釣魚人的不斷“騷擾”,本來好用的釣法、餌料也都變得不靈了。有時甚至只有幾個小時的光景,魚情就不斷發生變化。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一、從不滑到滑

  了解魚變滑的起因和過程,對我們釣滑魚來說十分重要。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到它們的弱點,采取相應的釣法。就像一個高明的醫生一樣,找到癥結所在,再對癥下藥。

  1、魚變滑的原因

  從魚的生理學上講,魚類對生存環境的變化會產生應激反射,它們具有很好的記憶能力,這樣就會使它們形成判斷。那麽魚類是否有智商呢?最近科學家通過試驗表明;魚類的智商極高,它們甚至可以使用工具,而且有長期記憶能力和復雜的社會結構。科學家甚至稱,魚類將成為人類的繼承者和地球的新統治者。另外,有關垂釣的實驗證明:成年的魚被釣過後,會對釣組以及餌料行成記憶,鯉魚記憶的時間長達6天,鯽魚能記住4天。這只是單體實驗的結果,如果再加上它們群體間的相互學習和影響,我們就會看到魚是在有意識地和釣者周旋。說到底,滑魚就是我們訓練出來的。當魚被我們不斷地釣放之後,它們很容易對存在的危險的釣組及釣餌形成記憶,從而加倍小心。

  2、魚變滑的過程

  有一個剛建好的魚池,投入一批從來沒被釣過的生口鯽魚,當它們充分適應魚池環境後,我們開始進行釣放實驗。第一輪,我們釣出20%的鯽魚,然後把魚放回池子繼續釣。第二輪,在同樣的時間裏,我們的釣獲不到10%,持續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第五輪,已經有很多人釣不到魚了。如果經過多日的持續釣放,我們會發現這池魚越來越難釣,能釣到的魚的人也將越來越少。從我們的角度觀察,一開始時浮標出現動作就能上魚;過一段時間後得擇口才能上魚,需要判斷哪一口才是真口;再過一段時間,即使是擇口也有差異——同樣的中魚信號,卻釣不上魚了。當浮標 的信號變得亂七八糟、根本沒有規律可找的時候,魚就已經徹底滑了。

  換成鯉魚,還是一樣的實驗條件,便結果卻不相同。第一輪,鯉魚吃餌很積極,但將它們放回魚池後再釣就很難了,即使是沒被釣上過的,也不會輕易地上鉤。如果是反復釣放,那麽鯉魚要比鯽魚更難對付,有時它已經偷偷吃餌,但浮標卻一點信號都沒有,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標尾輕晃一下,即便你僥幸釣到了,那它也會在我們反應過來之前發力掙脫。

  其他的魚種也會有類似的變滑過程,都會對釣組及釣餌形成一定的認知。它們既想吃到餌,又存有戒心。結果,它們就用自己的方法反復試探,從而造成不規則的浮標信號。但遭遇滑魚對我們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競技比賽中。當你面對滿池的滑魚,“得釣且釣”的做法將會讓你永無翻身之日,找到釣取它們的方法才是唯一的選擇。

  二、競技池魚情分析

  對魚情的正確判斷是每一位競技選手都應具備的素質,魚情分析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具體的技戰術運用。現在全是生口魚的競技池已很少見,所以我們說分析魚情指就是對滑魚的分析。

  1、真滑和假滑

  真正的滑口魚前面已經說得很詳細了,至於假 滑口主要因魚的生長環境和生存條件突然改變,比如天氣、水源、藥物作用、撈魚換池等,這些都會造成魚短期的不適應,最終使魚吃餌反映出的動作非常微弱。但無論信號怎樣弱、怎樣慢,卻都是真的入口信號,而非滑魚的涮 口。

  2、被動變滑

  群體生活的魚類,它們之間是有一定交流能力的,也就是科學家所說的相互學習能力。在一個群體裏,如果 有一條魚發出了危險信號,其他就不會問碑帖地逃跑。類似的例子在自然水域裏也很常見,比如最典型的跑魚驚窩。再舉個具體例子:大家在一個以鯉魚和大鯽魚為主的混養池比賽,主辦方為了使比賽進行到後幾場時選手們還能釣到魚,於是決定將每一場釣上來的魚不予重新放回。但事與願違,除了第一場比賽大家都釣到魚外,其余幾場均有人“光頭”,越到後來,釣不到魚的人越多。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尼?大家都說那是因為魚受到了驚嚇,所以不敢吃餌。既然它們知道害怕,那麽這就是智慧的體現,也是我所說的魚的被動變滑。

  3、快滑和慢滑

  快滑魚主要表現為覓食狀態強烈、涮餌速度快,繼而導致浮標動作誇張;慢滑魚則表現為覓食不積極、吃口緩慢,即使浮標出現動作也不會輕易被釣上來。快滑魚一般都是小魚,它們處於食欲旺盛期,但它們在釣點內竄動、撞線、涮餌時,就會使浮標出現誇張的信號;慢滑魚的對釣餌的食欲不是很強烈,或者說它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抗釣經驗,它們吃餌時或含而不吞或用尾和鰭進行試探。

  4、全滑和半滑

  全滑是指魚池裏的魚從來沒有被更新過,它們一直在接受著釣魚人的訓練,滑不勝滑;半骨指的是有新魚加進魚池,這種魚情常表現為開始時能連上幾條,然後開始出現空竿,之中魚與空竿間隔變換,形成半滑的原因主要是在新魚吃餌的同時,有經驗的老魚進入釣點,它們促進了新魚變成滑魚。

  三、應對滑魚的技戰術

  隨著競技比賽的升溫,比賽池裏的於都已經成了身經百戰的運動員,它們經驗老道,常令釣者頭暈目眩。但再滑的魚我們也得面對,因此找到正確的應對方法才是我們探討這一話題的最終目的。

  1、信息獲取

  在比賽之前,要對賽池裏的魚有一定了解,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收集信息的途徑有三:第一,提前封塘的比賽,我們根本沒有親自探察魚情的機會,也只能通過多方打聽獲取魚情的機會,也只能通過多方打聽獲取魚情,比如拜訪當地熟知賽池魚情的老釣手,他們至少能讓你知道應該怎樣做準備。

  要和大家挨在一起,因為在比賽時釣位間隔很小,魚情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這也是模擬比賽的方式。第三,主動與高手交流,了解他們的釣法,如果你沒有釣滑魚的經驗,倒不如觀察他們是怎麽釣的,這樣也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總之,這個收集和準備的階段,就是要盡可能地判斷出賽池中的魚屬於哪一類滑魚,滑到什麽程度,以及分析比賽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

  2、因滑施釣

  應對假滑,我們要做的只是想辦法找到魚蹤、看到魚口就可以了,它們一般不知道釣組是何物,只是由客觀原因使其不願意開口或開口較輕;對於受刺激而被動變滑的魚,最重要的是讓它們有安全感,可更換細小的釣組、較欽的竿子等騙取它們上鉤;對付快滑魚,我們應想辦法讓它們慢下來,要減慢釣的頻率,浮標有動作時采用讓口的釣法,如果你跟著它們節奏,見動作就打,那麽它們會越來越興奮,而你只能接受屢屢空竿的現實。對付慢滑魚則相反,應想辦法讓它們吃餌積極些,所以要用一些方法來刺激它們,吃口一多,釣獲它們的機會也就更多;如果是半滑魚情,一定要鎖定比較穩的吃口,其了雜亂無章的信號能放則放,一旦吃口發生改變,一定要耐心地尋找下一個穩定的中魚信號;如果很不幸地遇一上完全滑了的魚,那麽也只有隨機應變了,更多的是憑經驗和運氣。

  3、變化用餌

  滑魚盡管滑,並百不食餌,它們一術會對食物有需求。但滑魚只會對可口的餌感興趣,它們不像生口魚那樣見餌就狠吃,通常都會先做一番觀察和試探,即使吃餌,也只會叼在嘴邊,並不急於吞餌。最重要的是,在同一個魚池用同一種餌釣的時間長了,錢城市汙染會有所警覺,當我們變換餌料後,又會有個上魚的高峰期,然而這樣的周期會越來越短,最後只能用沒有味道的餌料。因此,不論是餌料的味型還是狀態,對於釣滑魚來說都要及時變化。

  當滑魚對某種餌料從喜食到厭食甚至拒食時,其表現為吃口變慢、過程變長,這時就需要改變餌料的味型了。開始不要改變太大了,也就是選擇味型相近的,比如在腥型中選臭腥或鮮腥,在香型中可以選果香、谷物香等。當然,有時做出大的變換很可能取得突破,但這是在不得己時拼一下。

  餌料狀態的變化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首先,狀態不一樣的餌對浮標信號的反映會有一定影響,霧化好的餌,虛的信號多一些,黏一點的餌,信號通常會比較穩。其次,大家都知道餌料的霧化對誘魚十分有利,但對於釣滑魚來說,餌料霧化快會讓它們興奮,這將使我們無法準確地辨別中魚信號;沒有霧化也不行,誘不來魚我們就不可能釣到魚。另外,餌料的的輕重很重要,釣滑魚通常用比重輕的餌較好,因為魚池底部都會有漿層,餌過重顯然會對底釣造成影響;滑魚吃餌 很謹慎,輕餌更容易被吸入口,如果能再調整好餌料的適口性,效果會更好。

  有時明明已經找到了很好的應對之法,但還是拿不上來魚,為什麽?其實,問題就出在綜合技術的運用程度上,這才是病根兒。提升綜合技術水平是釣好滑魚的唯一途徑,技術到提高了,滑魚就會變的不滑,在你眼裏就不會再有滑魚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