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域特點,因地製宜、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培育有自身特色、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省委書記尤權
核心提示 組織技術和管理幹部深入農村一線,在產業規劃、生產管理、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對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指導服務。 ——省長蘇樹林
大黃魚俗稱“黃花魚”,也稱“黃瓜魚”,因體色金黃,唇部橘紅,又被譽為“長命魚”。大黃魚作為我國特有的地方性魚種類,被冠以“國魚”的頭銜。因其魚種嬌嫩,尤其適宜養在擁有獨特地理環境的三都澳天然港灣內,堪比古時養在深閨的大戶人家小姐,“黃魚小姐”也因此得名。
9月13日,記者從福州一路驅車往北,進入寧德,“中國大黃魚之鄉”的碩大標誌迎面而來。寧德大黃魚在終端渠道已初步實現了可追溯,試點企業不斷增多,讓美味安全上餐桌。
有追溯碼能查到哪個網箱養的
在福州一家主流超市,水產品冷櫃和貨架上擺著一袋袋大黃魚系列產品,有不少已掛有可追溯標簽。記者隨意拿起一條冰鮮大黃魚,刮開大黃魚上掛著的追溯碼標簽上的薄膜,顯示出15位阿拉伯數字可追溯碼。
通過手機上網,打開省海洋與漁業廳官方網站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專欄,輸入15位追溯碼,顯示出“商品名稱、生產企業、產地、生產日期、質量情況”等簡單信息。可刮式追溯碼大大降低了造假的可能。
“對於企業而言,可追溯的內容更多,涵蓋了育苗、養殖、加工等全過程,比如,餌料選擇及投餵的時間。投餌養殖記錄、生產記錄每天都要記錄,都要輸入。”寧德夏威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述秋說。該公司去年底啟動大黃魚質量追溯試點。
“每一條來自企業試點範圍內產的大黃魚,都有身份碼。在主管部門、企業內部,甚至可追溯到魚是在幾區幾號網箱養的,以此保證品質。”寧德市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信息不是企業自己說了算。
據介紹,通過追溯體系,如果大黃魚出現什麽質量問題,可追溯到育苗期。只有執行健康養殖,才能達到國家標準,這樣的大黃魚方可上市或被送到加工間加工。
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是省委、省政府2011年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一。目前,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寧德市海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已開展追溯體系建設試點。
大黃魚只在晚上捕撈
三都澳的內海是大黃魚養殖基地之一,從寧德市驅車十幾公裏到達三都澳後,在礁頭碼頭乘快艇一刻鐘即可到達。
抵達養殖基地,記者看到漁排上的各個養殖戶都在忙碌著用機器加工小魚、小蝦等大黃魚的餌料,整個海面都回響著“轟隆隆”的機器聲,一派“海上田園”的繁忙景象。
養殖戶老陳家的養殖基地有數十個4平方米大小的網箱,養了大約100筐網箱的大黃魚,為了增大浮力,每個筐之間都有木板,木板下面還綁上了泡沫。
老陳告訴記者,現在的養殖一般分成傳統網箱養殖與生態養殖,生態養殖就是在近海圍網養殖。“一個網箱內大概有數萬尾的大黃魚苗,8萬尾至10萬尾不等”。
記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地養殖戶只在晚上捕撈大黃魚。寧德市漁業協會秘書長韓承義解釋,大黃魚體內含有一種黃色色素,該色素見光會被分解,為此當地漁民都是晚上捕撈大黃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