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珊瑚礁的恩惠
經過不斷繁衍,珊瑚蟲形成珊瑚,邊克隆邊成長,逐漸集群。然後與有孔蟲等其他生物的骨骼一同構築珊瑚礁。那麼現在我們看一下從海岸到珊瑚礁的地形吧。
沙灘到藻區,經過平穩的淺灘,到海浪最強的珊瑚礁邊緣部位,我們可以知道珊瑚礁到岸邊是呈帶狀地形構造。在不同的環境中,珊瑚根據樹枝、塊、葉、桌面等遺傳基因形成骨骼,受水流和光線等環境要素影響,改變骨骼形狀,逐漸形成新的造型去成長。因為有各式各樣的骨骼,它們交錯在一起,給很多其他生物營造了生存空間。很多小型魚蝦隱藏在珊瑚形成的樹林中,也進行產卵,繁衍後代,當然也包括會啃食珊瑚的我們常見的“害蟲”,例如海兔、扁蟲之類的生物,珊瑚礁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區域。
如此形態各樣的珊瑚,也成為了水產資源的棲息地。假如地球上只有球型珊瑚的話,珊瑚礁內共生的生物也應該隨之變化。所以說珊瑚和珊瑚礁是賜予我們人類的恩惠。
但是現在,遺憾的是這樣的珊瑚和珊瑚礁,卻被我們人類自己在不斷的大規模破壞。因人類的沿海施工、汙水排放等造成了珊瑚的大面積死亡。包括我們使用的除草劑、化肥和殺蟲劑,隨著雨水混入江河流入大海,還有我們經常遇到的珊瑚快速組織壞死(RTN)的病原體也是這樣混入大海,造成珊瑚批量死亡。包括全球水溫不斷升高,頻繁造成珊瑚大面積白化。
因水溫升高,原本給珊瑚帶來營養的蟲黃藻大量流失,讓珊瑚露出底色,看似美麗,其實這種狀態再持續下去等待它們的就是死亡。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看全世界珊瑚的白化狀況的領域調查結果。
四、關於珊瑚的大規模白化
2014年至2017年,全世界珊瑚都在白化,這是全球規模的,而不是局部海域哦。珊瑚的白化,是因為海水較常溫持續水溫升高造成的。今年,水溫在逐漸恢復,珊瑚的白化也將得到緩解。
在美國海洋大氣管理部門(NOAA)的珊瑚礁觀察(Coral Reef Watch)網頁上可以看到,通過衛星針對全球海水水溫數據對珊瑚白化的危險系數預測。他們介紹了2014年至2017年全世界規模白化的變遷。各地位置可以參照下圖。
2014年,6月關島及馬利安納群島(a),8-9月夏威夷(b)和南弗羅裏達以及弗羅裏達礁群(c),9-11月匈牙利群島(d)發生了大規模珊瑚白化
2015年,白化範圍急速擴大,6月份東沙群島,9-10月份弗羅裏達與東西加勒比海(f),10月確認了在夏威夷、大西洋珊瑚白化。到了10月份,確認了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大範圍的珊瑚白化情況,NOAA發表了全球規模珊瑚白化信息。同年12月,在珊瑚礁保護國際會議和ICRI總會(全球珊瑚礁倡議總會)上,NOAA的Mark Eakin先生通報了全球各地珊瑚白化狀況,公布了今後海水水溫以及白化的預測報告,Reef Check集團的Gregor Hodgson先生也上報了該公司確認的珊瑚白化情況。至此,相關機構都開始擔心2016年的全球規模白化了。
2016年,1月份塞舌爾(g),2月份斐濟(h),3月份留尼旺(i)、新喀裏多尼亞(j)、大堡礁(k),4~5月份基裏巴斯(l),5月份泰國(m),6月份馬爾代夫,白化現象逐漸嚴重。7月份之後連日本(o)也開始白化規模擴大。9~11月份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也開始白化,特別是西加勒比海受到影響尤為嚴重。10月份時,墨西哥灣的白化達到了史上最嚴重的程度,10~11月份墨西哥、中美(q)中度上升到重度白化,受影響的水深也達到了一定深度。11月份新加坡也遭殃了。其他肯尼亞、坦桑尼亞(s)、莫桑比克毛紗羅(t)、印度西岸(u)、東南亞(v)、波利尼西亞(w)也相應發現了白化。
2017年,白化現象仍在繼續。1月份斐濟達到了中度白化,2月份紐埃(x),3月份美國薩摩亞(y)各地白化擴大到比2015年更大範圍。另外,大堡礁連續2年白化,達到史上最嚴重狀態。根據NOAA觀測,9月份後全球海水水溫開始結束升溫,2017年下半年恢復到往年的常溫了。遺憾的是關島密克羅尼西亞海域的白化現象依然持續到了12月份。
五、珊瑚礁的價值
各位海水魚友看到珊瑚和珊瑚礁被不斷破壞,一定很心疼吧。但也有很多人對海水生物消失漠不關心。那麼對於這類人們,怎樣讓他們認識到珊瑚和珊瑚礁的重要性呢?
近幾年,有一門專門研究環境和經濟的環境經濟學科,開始研究珊瑚礁的經濟效果和經濟價值了。經濟效果就是計算研究某地域能夠創造多少所得。例如,以粗略計算沖繩的珊瑚礁可以衍生多少旅遊觀光收入,居然每年能超過2000億日元(約123.47億人民幣)。另一方面,經濟價值就是這些珊瑚礁會給市民轉換成令人驚喜的財富。雖然計算方法比較寬泛,卻得出了沖繩縣的珊瑚礁價值可達2324-5712億日元,八重山群島可達1251億日元。如此美麗的天然珊瑚礁能夠創造如此驚人的經濟效果,是讓人非常驚喜的。這也將成為今後對珊瑚礁保護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考數據。
六、移植事業的實情
沖繩縣和日本的相關機構從1980年就開始實施了大規模珊瑚移植事業,已種植的珊瑚數量可達約12萬株。但是,至今移植的珊瑚有多少存活了呢?部分海域5年間種植了7.9萬株,活下來的卻只有約一成。都被人類不斷的工程建設的擴張和汙染給毀掉了,並沒有得到非常完善的保護。
那麼,對於珊瑚的移植事業日本投入了多少稅金呢?例如,2010年至2011年,沖繩特別振興對策調整經費向上述海域為了珊瑚的再生事業投入了1億4000萬日元的資金,用於大規模珊瑚移植。2012年至2016年,在沖繩振興特別振興的推進資金基礎上,有更多的團體和研究機構加入其中,每年投入資金1.5至2億日元。到2017年,列入後繼資金1.3億日元。僅僅8年時間,向沖繩的珊瑚移植事業投入了10億日元以上資金。除此之外,日本環境省和一部分珊瑚研究者還在其他海域投入了大量資金。效果雖然很不理想,但始終在堅持向這項事業註入資金。
根據這個實情,各類專家、政府部門和相關團體通過媒體進行了很多正面宣傳呼籲。但移植珊瑚大量損耗,投入資金如此巨大,珊瑚產卵後大量死亡被生物學界認定為正常現象,很多消極負面的事情並未得到公布。最後的結果就是普通百姓認為珊瑚移植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再生有很大作用這種論點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更有甚者是將“珊瑚移植能讓珊瑚數量增加”的概念偷換為“珊瑚移植到別處就是在保護珊瑚”,並且成為了對珊瑚礁填海建設的免罪符,他們利用了“珊瑚移植”的概念。例如,從2014年開工建設的那霸機場跑道增設工程,將預定的填海海域珊瑚移植到附近,被移植的珊瑚有8成死亡。最近又計劃將邊野古大浦灣的珊瑚進行移植。一邊不斷破壞珊瑚礁,一邊為了珊瑚礁的珊瑚數量增長每年投入數億日元資金,這種行政態勢簡直毫無計劃性。
隨著現在全球氣候加速變暖,很多專家提出人類必須采取措施。在海外,有一項被稱為“Designer reef”的研究項目,已開始研究讓珊瑚擁有耐高溫和氧化的基因特性。近年來在日本也有養殖場自然繁殖出了抵抗白化較強的珊瑚品種,並在媒體得到報道。所以判斷得出珊瑚也是有適應環境變化而進化變異的特性,我想今後日本對這類耐白化性較高珊瑚的移植項目也會被啟動。
但是,並不是單純培育出耐高溫和耐氧化的珊瑚進行移植,在自然界中就能簡單的使珊瑚礁生態系統再生了。各位海水魚友應該知道,養分超標、傳染病、臺風等造成損傷,還有無數個理由能讓珊瑚死亡。專家們至今還有幾百種的珊瑚生存條件無法判明。在我們的水族箱中很多條件我們能夠控製,還有很多難以成功飼養的品種呢。自然界中生存環境更為苛刻,能夠抵抗白化的珊瑚移植後,數十年後能夠存活下來的數量又會是多少呢。
七、創造珊瑚自身繁殖的環境
我認為關於珊瑚移植的技術開發是很必要的。在繁殖的珊瑚設置浮漂或者讓因臺風折斷的珊瑚如何生存下去等等移植技術的發展是必須的。我潛水移植珊瑚已經六年,之後又觀測繁殖的珊瑚產卵,於2000年撰寫了全球初次觀察自然界珊瑚產卵的博士論文。記錄了珊瑚可持續範圍的數據,幫助珊瑚能夠繼續繁衍提供參考。為了維系依靠珊瑚礁觀光,使用稅金去推進移植事業是值得的。我認為如果減少陸地帶來的汙染,維護珊瑚可自然繁衍的環境,才是能讓移植珊瑚再生珊瑚礁生態的。另外,繁殖比較有人氣的珊瑚去銷售,即使在家中飼養珊瑚的魚友變多,也可以減少珊瑚的私采走私的數量吧。
但是,每年全球投入到保護珊瑚礁的巨額資金,應該投入到海洋保護區的建設和移植技術的開發上。不僅僅是在紙面上決定海洋保護區,為了使其真正實現,必須控製對珊瑚礁破壞行為,減少漁業捕撈量,防止農業肥料汙染海水,官方應該提出補償政策,這都是要經歷很漫長的研討和努力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