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稀奇哉!我在曹娥江上捕到了絕跡近30年的‘中華鱘’。”昨天上午,現年56歲、家住上虞市崧廈鎮雀嘴村的漁民王魯根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中華鱘”現身曹娥江,證明曹娥江水質好起來了。

難道王魯根捕獲的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上虞市漁政部門相關人員經過仔細察看,並請教浙江省魚類專家,初步判斷王魯根捕獲的非“中華鱘”,而是另一種“鱘魚”,叫“施氏鱘”,是一種黑龍江“土著鱘”,與“中華鱘”長得十分相似,只是口前部及背部與中華鱘有些細小的差異。

老漁民稱

曹娥江上捕獲“中華鱘”

昨天上午,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正在曹娥江畔捕魚的王魯根。現年56歲的王魯根從16歲起就在杭州灣及上海捕魚,從去年開始,他把漁船撐進了曹娥江。

“我捕獲的真是‘中華鱘’。以前在上海捕魚,經常捕到‘中華鱘’,所以識得‘中華鱘’的樣子,也知道‘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王魯根開門見山地說。

那是2月19日一大早,天空還飄著雪。王魯根照例將漁船駛到曹娥江大壩船閘段,撒網捕撈。上午7點多,當王魯根收網時,在船閘口捕獲了一條“怪魚”。

“我一眼就看出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放在箱內。也許是漁政部門放養在曹娥江的吧,我一上岸就撥打漁政部門的電話。”王魯根說,他主要想搞清楚這條魚的來龍去脈。

專家鑒定

它非“中華鱘”,而是“施氏鱘”

很快,上虞市漁政部門的相關人員來到曹娥江畔,發現這條鱘魚體長50厘米,重0.6公斤,鱗間皮膚粗糙,口前有兩對須,體側骨板40塊。

難道真是“中華鱘”?“中華鱘”可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地球上存活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的歷史,有“國寶活化石”之稱。“中華鱘”在曹娥江上絕跡已近30年了!漁政專家查看了資料,初步認定這是一種生活在黑龍江上的“土著鱘”,叫“施氏鱘”。“凡是鱘魚,都是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漁政人員告訴記者。

接著,上虞的漁政人員又請教浙江省漁政專家。省專家斷定上虞捕獲的這條鱘魚非“中華鱘”,而是“施氏鱘”,而且極有可能是從新昌的某養殖場逃出來的。

浙江省魚類專家稱,在新昌新林鄉有一個雙星鱘魚養殖場,場內養殖有“施氏鱘”等。這個養殖場地處黃澤江上遊,與曹娥江貫通,逃走的“施氏鱘”便遊到了曹娥江上虞趙家電壩。

“從長度等來看,這條‘施氏鱘’至少在曹娥江生長好幾年了。能夠存活,說明曹娥江水質明顯改善,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奇跡!”上虞市漁政部門的相關人士稱,這條鱘魚已接近野生,所以他們選擇將它放回曹娥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