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泰州晚報刊登《5萬余尾魚苗遊進城河》一文引起讀者廣泛興趣,不少垂釣愛好者打來電話,對放流活動表示贊許,並呼籲大家自覺行動,釣大留小,珍惜良好的水環境。

釣魚拍圖曬上網 外地網友很羨慕

昨天中午,家住市區蓮花五區的王海寬看到晚報報道城河放流的消息,很是開心,趕緊給兩位釣友打電話,相約一起去城河垂釣。

老王今年71歲,是退休工人,沒有其他愛好,就是喜愛釣魚,一年365天,有300天釣魚。“這幾年在城河釣魚,大家都沒有怎麼空手,主要是2008年放流了,河裏的魚明顯增多。”老王說,這次又放流了,有5萬余尾魚苗,是上次的雙倍,釣友們又有好去處。

昨天,在東城河邊,25歲的林愛國緊盯水面的魚漂。他是廚師,前年底從山東來泰州一家飯店打工,最近也成了一名垂釣愛好者,“泰州市區河多魚多,把我釣魚的興趣培養起來了。”

“泰州的環境太好了,5萬余尾魚苗又遊進城河,這是大家的福音。” 小陳說。只要有空,他就來城河拋竿,有時將釣的魚拍圖片放到網上曬,外地網友都很羨慕。

雖然天氣還有些冷,東城河上每天有幾十名垂釣愛好者,他們有的是獨自一人,有的是相約而來。不少釣友說,這幾天垂釣的人還不算多,氣溫再高些,在城河垂釣的人有上百人。

放流凈化水環境 城區水質日益好

“城河裏魚多了,釣魚的人自然越來越多。”市漁政站站長高亞明說,前幾年在南城河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扼製城河水草生長,凈化景區水環境;2008年底又放流魚種2萬余尾,品種主要是紅鯉、草魚、鱅魚等大規格魚種近500公斤。

高亞明說,目前,城河裏的魚比較多,主要是鯽魚、鯉魚、鰱魚、鱅魚、鯿 魚等,市民釣得最多的主要是鯽魚和鯉魚,有個垂釣愛好者釣到了一條大鯉魚,有14斤。

“城河嚴禁個人養殖,嚴禁非法捕撈。”高亞明說,漁政部門加強巡查監管,最近查獲電力捕魚船2艘,沒收電捕魚設施3臺(套)。

同時,水利部門加強城區調水能力建設,引進長江水源,城區水質明顯提升,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觀。目前,城區水位已經達到2.6米的景觀水位要求,總體上達到四類水以上,新區、老城區等重點區域水質或達到三類水標準。

釣上小魚要放生 文明垂釣最重要

昨天,在城河邊,60多歲的老李待了兩三個小時,身旁的小桶裏,裝著四五條鯽魚,後來他全部放生。老李說,釣魚主要自得其樂,不在於魚多少。

“城河放流了,遇到小魚都要放生,也許是剛放流的。”老李說,當天,他們釣友相互提醒要文明垂釣,捕大留小,遇到“清道夫”,要及時放生。

草魚是以雜草為餌料,草魚每生長500克,要食用30公斤水草;鰱魚以水中的藍藻等浮遊植物為食,每生長500克,就要吃掉5斤藻類,它們被稱為“清道夫”。高亞明說,為了優化城河水體生態環境,利於可持續發展,釣魚愛好者釣到這類魚,最好將其放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