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處理的汙水將河道填滿

老觀嘴村的希望

統籌/執行: 河南商報

首席記者 王向前

■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

而2013年初始,霧霾、沙塵、地下水汙染等一系列熱點問題,讓“GDP至上”的發展觀念,又受到了新一輪的口誅筆伐。

一些地方河流汙染觸目驚心,民眾忍耐幾近極限。

水之惡臭,氣之禍肺,夾擊之下,有學者和民間環保人士製作出一幅中國癌癥村分布地圖。

事實上,早在2009年4月,就有媒體以《中國百處致癌危地》為題,系列報道了一些癌癥高發地區。

同年,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生孫月飛在題為《中國癌癥村的地理分布研究》的論文中指出,中國癌癥村的數量已經超過247個,覆蓋中國大陸的27個省份。

這其中,河南有多地上榜。

歲月變遷。現今,這些上榜的河南村莊發生變化了嗎?村莊的環境、汙染的河流得到治理了嗎?“癌癥村”是否還客觀真實存在呢?

第一篇·浚縣

很少有人能體會到,23天解一次大手,是什麼滋味。

67歲的韓學友正面臨這樣的煎熬。

自去年臘月二十四解次大手後,他再次解大手,已是今年正月十八。

“我食道疼,胃也疼,啥也吃不了,生不如死。”韓學友躺在床上,瘦得皮包骨頭,臉頰深陷,說話艱難。

他是名食道癌患者,他所在的河南浚縣老觀嘴村,已有眾多食道癌患者,先他而去。

一個普通村落的過去15年

“出去打工,鄰村人都不願意跟俺村人一起住”

2013年3月1日,浚縣老觀嘴村。

村十字路口有個小賣鋪。店老板楊煥英是一個40多歲的農村婦女。聊起“癌癥村”,她絲毫不避諱。

“這名字真難聽。”她說,“出去打工,鄰村人都不願意跟俺村人一起住。”

老觀嘴村被冠上“癌癥村”的稱謂,源自前些年的一些媒體報道。

1998年,癌癥死亡人數19人,40歲以下的有8人;1999年,癌癥死亡人數17人,40歲以下10人;2000年,癌癥死亡人數16人,40歲以下8人;2001年,癌癥死亡人數17人,50歲以下9人……

這些當年來自該村村委會的數字,至今在網上仍能查詢到,冷冰冰的,一如三裏五鄉的人對待村裏人的態度。

河南商報記者在老觀嘴村衛生室的電腦文件中看到一組這樣的數據:2011年,村死亡6人,4人屬於癌癥,一個白血病,兩個食道癌,一個賁門癌;2012年,村7人死亡,3人屬於癌癥,一賁門癌,一胃癌,一直腸癌。

走進癌癥患者的家

“都知道是絕癥,但也得借錢做手術,總不能讓人等死吧。”

癌癥給老觀嘴村帶來的,不只是難聽的名聲,還有因病致貧。

“都知道這是絕癥,但也得借錢做手術,總不能讓人等死。”楊煥英說,一般農村人承受不起癌癥折騰。

眼下,56歲的王連順能在家裏做些簡單的家務。他是賁門癌,去年做的手術,花了近四萬元。手術後,他把家裏的十多畝地租給別人,靠低保生活。

失去掙錢能力的他,不放心孩子們。三個孩子,兩個還在上學,“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和他同時期做手術的韓學友,承受更多的是身體上的痛苦。

韓學友術後只能吃稀飯,以致20多天才解一次大手。

“疼得受不住時,吃止疼藥,藥片弄碎,才能咽下。”韓學友說。

女兒韓彥粉在身邊照顧韓學友,她說,父親身邊不敢離人,怕他想不開。

不管怎樣,這兩人還是幸運的。王連順稱,去年還有一個女的也得了癌癥,現在已經不在了。

老觀嘴村的飲用水

縣裏給打了口150米深水井,最近又不行了

從地理位置看,老觀嘴村是個好地方。它傍河而踞,東有衛河、西有人工渠,村莊坐落在兩條河流的中間。

然而,村醫郭磊說,因為河水受到汙染,衛河整條河沿岸都是癌癥多發區。

2002年,國家環保部門對老觀嘴村村民飲用的地下水進行檢測,發現氨氮指標超過國家指標20多倍,其他指標像硝酸鹽、亞硝酸鹽也都嚴重超標。

2003年,浚縣多方籌資,給老觀嘴村打了有史以來第一眼150多米深水井,村民全部用上幹凈的自來水。

浚縣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王文書說,流域內所有汙染嚴重企業,該關閉的關閉,該上環保設施的上設施。

多年治理,雖然浚縣境內衛河水質仍是地表五類水,但已不像十年前那般惡臭。王連順說,現在河裏又有魚了,河水清了許多。

可最近幾年,河水慢慢清點了,深水井的水又不行了。

由於水井塌陷,深水井裏抽水泵不斷上提,現在離地面只有80多米,村民感覺水不好吃了。

韓學友的女兒做了個試驗,往鍋裏添碗水,燒開,鍋底出現一層水垢。

汙水在偷偷排放

一個月總有三四次汙水過河,魚都嗆得跳出水面,趴在岸邊

目前,仍有企業不顧河水汙染對村民造成的危害,偷排汙水。

王連順稱,一個月總有三四次汙水過河,就在記者到村莊前一天早上,衛河老觀嘴段剛經歷一次汙水偷排,魚都嗆得跳出水面,趴在岸邊。

浚縣環保局一負責人說,這是他們的監管難點,“浚縣窮,沿河沒什麼企業,可上遊企業總想降低成本,將未經處理的汙水存積起來,找機會偷排,查處難度大。”

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他們桌上正放著省環保局下發的通知,浚縣環保局被要求和其他地方環保部門合作,加強對衛河水質的監管。

而政府的監管正是老觀嘴村村民所盼望的,他們將治汙的希望、喝幹凈水的希望、看病的希望、改善生活的希望……都壓在了當地政府的身上。

不然呢?

老觀嘴村小傳

1200多口人的老觀嘴村位於河南省浚縣西北部,長期受困於交通閉塞。村莊通往縣城的道路,只是一條狹窄土路,坑坑窪窪。

可就是這樣一個偏遠、幾乎人見人忘的村莊,在十年時間內,不斷走上媒體報道前沿,成為公眾關註的對象。

這一切,皆因老觀嘴村離世村民身上發生率極高的一種病癥--癌癥。

十年來,在遷與留、生與死之間,老觀嘴村的絕大部分村民,依然在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暮而歸。

日歷翻到2013年的2月,一張網上流傳的“中國癌癥村”地圖,將老觀嘴村再次展現在公眾面前。

老觀嘴村

癌癥死亡數據

1998年,因癌死亡19人;

1999年,17人;

2000年,16人;

2001年,17人

…… ……

2011年,4人,

一個白血病,

兩個食道癌,

一個賁門癌

2012年,3人,

一賁門癌,

一胃癌,

一直腸癌

洪河:村民眼中的“害河”

統籌: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向前

執行:

河南商報記者

段艷超

2013年2月27日中午,高桂蓮端著飯碗,站在家門口。56歲的她是位老村醫,供職於河南省西平縣呂店鄉邵莊衛生所。

高桂蓮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邵莊村817口人,前年和去年分別因癌癥死亡7人、8人,多數是肺癌、肝癌、食道癌。

這是發生在當地“癌癥死亡率近年明顯下降”背景下的冰冷現實。

河南商報記者在洪河某段看到,這條河流在短短100米內呈現出綠、白、紅三種顏色。邵莊以及諸多被冠以“癌癥村”的村落,就交錯坐落在洪河沿岸。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