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城區水源地李家水庫,是城區居民飲用水的水源地,為了改善水質,兩年前政府部門和愛心人士購買大量魚苗投入到水庫中。最近,該水庫卻出現大量專業捕撈現象。對此,水庫管理站負責人辯稱,捕魚是讓釣魚者看了以為水庫裏無魚。洛南縣水務局明確表示,這種做法不合適。
捕撈隊無論大小魚都不放過
洛南縣李家水庫雖然庫容只有3萬立方米,卻是縣城居民飲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4月3日,洛南縣居民劉先生介紹,兩年前,因為李家水庫裏的水發生變質,為此,政府部門和愛心人士花費十余萬元購買魚苗投放到水庫。兩年來,魚慢慢長大,水質開始好轉。然而就在幾天前,他發現水庫裏來了很多專業的捕撈隊,劃著船帶著大網在水庫捕魚。
劉先生說,這些捕撈隊無論大小魚都不放過,最小的1兩左右,大的有4斤左右,如此捕撈下去,水庫裏恐怕就沒魚了。奇怪的是,這樣大面積捕撈,根本沒有人管理。劉先生等市民曾予以製止,捕撈隊人員說,是洛南縣一名姓杜的老板請他們來打魚,說是跟水庫方說好了,否則水庫管理方肯定出來製止。
4月6日,該捕魚隊隊長薛中全介紹,他們只管捕撈魚,按斤抽成,其他就不是他們管的事了。
水庫捕魚未辦理相關手續
按照相關規定,捕魚是需要漁業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的,而且對於水源地,原則上不可以大規模捕撈。那麼,李家水庫的這次捕撈行為是否有許可手續呢?
洛南縣洛惠渠灌區管理站站長張剛稱,平時到水庫裏釣魚的人太多沒法管理,叫人去那裏捕撈一下,做下幌子,好讓釣魚者看到已經大量捕撈了,水庫裏沒魚了。他們這樣做“是上演了一場戲”,製止其他人來釣魚。
洛南縣水務局紀檢組長沈江魚介紹,局裏事先不知道這個情況。隨後,他和張剛通了電話,張剛解釋說,這次打撈是為了減小水庫中生態魚的密度,因為魚的密度大了同樣也會汙染水質,他同時承認沒有上報,也沒有和姓杜的老板簽訂相關合同。對此,沈江魚稱,管理站應該先打報告經過批準後才能進行適量捕撈,這樣做肯定不合適。
一邊是管理方的推辭,一邊是上級部門的不知情。居民劉先生說,捕撈隊這種不科學的捕撈方式已經存在多天了,而管理站前後不一的解釋,究竟是為了保護水源地,還是在靠水吃水?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