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產品營養價值如何高、如何受市場歡迎,在質量安全問題上都容不得絲毫的馬虎。”
邵雲龍說,汞是環境中廣泛存在的重金屬元素,但金槍魚、旗魚等海洋食肉性魚類容易通過食物鏈在體內富集汞,雖然國家食品安全與風險評估中心報告顯示,此次超標食品不會對嬰幼兒健康造成影響,但鑒於嬰幼兒為敏感人群,對發現汞超標的產品必須要嚴格依法查處。
根據相關規定,水產動物及其製品甲基汞為0.5mg/kg,其中對肉食性魚類及其製品中的甲基汞規定為1.0mg/kg。但對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中汞的限量做了更嚴格的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B10770-2010)規定,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中總汞含量不得超過0.02mg/kg。
“嬰幼兒輔食標準要求很高,其汞含量限值是成人的1/50,因此,成人方面海魚類產品是不存在安全問題的,但在嬰童輔食方面,短時間內企業很難進行新的替代性開發調整。”
相關企業對未來海魚類輔食產品也持謹慎態度。張勇告訴記者,未來相關產品能不能生產,還得看原料是不是穩定、安全性有沒有保證。
“由於問題曝出後到現在時間還太短,目前是否繼續生產這一問題還沒有定論,公司市場負責人也向總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現在誰都沒有答案。”張勇說。
那麼,存不存在能在保證海魚的口感和營養成分的同時,降低相關輔食製品汞含量的技術呢?
對此,邵雲龍很肯定地向記者表示,目前不存在能改變原料的成分或者性質的技術,由於是原料性汙染,企業幾乎只有更換原料這一條路。
“最重要的是,企業在食品安全面前不敢冒風險,符合國家質量標準是一條紅線。”邵雲龍說,質量安全需要永遠走在“口感”和“營養價值”的前面,如果企業不能開發出相關的替代性原料的話,則相關輔食產品會可預見性地在市場上消失,“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
監管將進一步加強
海魚含汞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問題,歐盟、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家都製定了成人食品中汞限量標準,與他們不同的是,我國不但製定了成人標準而且還製定了嬰幼兒輔食產品的汞限量標準。
“其實就標準來說,我國在某些方面相對國外來說往往更嚴。”邵雲龍說,由於嬰幼兒特殊的身體特點,在相關嬰幼兒製品方面,我國對其產品的市場監管也一直很嚴格。
此次汞超標事件曝出後,相關食品監管部門第一時間依法對相關企業開展了監督檢查,要求涉及公司立即召回問題產品,並對其依法進行查處。相關企業也較好地配合了相關部門的監管工作,及時地進行了全面的自我排查,並引入了第三方檢驗機製,還設立了消費者服務監督熱線。
不過,雖然整體來說,相關部門對實體市場的監管及時而有效,但在一些網絡商城仍然有一些“漏網之魚”。
記者在某網絡購物網站上搜索發現,相關涉事品牌的金槍魚、旗魚等海魚類等魚泥、魚酥、肉松等仍然有售,而且月銷量高達百筆的不在少數。
邵雲龍表示,監管效應的完全顯現在市場上有一個作用的過程,而作為協會來講,中國罐頭工業協會將對行業內代表企業嬰幼兒輔食製品的自檢加大引導和監督力度,並督促其進一步嚴格檢測程序。
“企業內部自檢、協會監督,加上監管部門的審查管理,嬰幼兒輔食製品的市場監管體系將進一步嚴密,質量安全將無疑問地會得到進一步的保障。”邵雲龍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