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漁政部門在嘉陵江查獲大量電魚工具。執法人員發現,這些電魚人平時並不食用他們電打捕撈的魚,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魚有害身體健康。
昨日,結合電魚人的交待和專家最新研究成果,漁政部門慎重提醒市民:最好不要食用電擊魚。
如何鑒別?要看魚兒脊椎、肌肉是否異常。
違法人員
想玩調虎離山計
本月初,市漁政處通過網絡監控發現,有釣友在某釣魚論壇上舉報嘉陵江草街電站壩下500米江段,有違法人員趁夜色掩護瘋狂電魚。
就在當天,合川和北碚漁政部門也分別接到匿名電話舉報:嘉陵江某支流,晚上有人電魚。
“釣友舉報的地方,是我們熟知的電捕魚違法地,而另外兩個匿名電話舉報的地方,我們少有發現捕魚者,更不要說電魚了。”昨天,執法人員對重慶晚報記者介紹。
根據分析,執法人員判斷網上舉報和匿名舉報當中,其中一起很有可能是電魚人玩的調虎離山計。比如,違法人員本想去A地電魚,就先給執法者打匿名舉報電話說,B地今晚會有人電魚。當執法者到B地蹲守時,對方卻在A地大搖大擺從事非法勾當。以前,執法人員就曾上當。
不過,這次執法部門派出了多支隊伍,到多個地點蹲守核查。果然,釣友網上舉報屬實,電話匿名舉報為假。執法人員在嘉陵江草街電站壩下遊附近,發現“三無”船舶5艘,立即給予暫扣查封。
此外,執法人員還在小龍門魚莊躉船上發現白袋子網、蝦籠、濠子網、五鬥鉤以及小網目等違禁漁具20多副。在河灘上發現丟棄的電魚舀子3個,也對這些違禁漁具進行現場銷毀。
執法人員同時發現,小龍門魚莊非法出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電魚者稱
從不吃電打的魚
“電魚的人,其實都是老面孔,我們差的是有效取證,對他們進行打擊。大多時候,我們都是勸說、收繳違法工具,很難查到他們電魚的直接證據。”執法人員稱,以前曾想從這些電魚人家中進行調查。“一旦查獲被電打捕撈的魚,至少還有物證。”
讓執法人員失望的是,這些電魚人家中,基本上不存放漁獲物。剛開始,執法人員非常不解,後來才有電魚人自爆:“其實,我們從來不吃電擊的魚,存活的魚餵養幾天還可以,但絕對不吃。”
最近,執法人員通過專家實驗,終於發現電捕魚者不吃電擊的魚原因:可能對身體有害。
“現在,有些市民把電捕魚當成一種休閑方式,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昨日,市漁政處李昀表示,電捕魚一般在深夜進行,主城區各漁政站將加強對電捕魚打擊力度。
魚兒血液細胞變化
食用電擊的魚,有害人體健康?昨日,參加電捕魚專項執法聯席會的不少市民代表都是第一次聽說。
有何科學依據?重慶晚報記者采訪了農業部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南大學動物科學院專家姚維誌教授。
姚教授介紹,通過電擊對水生動物影響的研究和大量定性實驗發現,電擊魚會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物質。目前,他正在帶領課題組做進一步定量研究。
曾教授稱,魚的神經傳導是通過其自身組織內的電阻完成的,遭遇強烈電擊刺激後,其內腺體會分泌一些刺激性物質,這些物質往往對人體是有害的。電在魚體內傳導過程中,與魚體內各組織電阻有關,而血液是電阻最小的。所以一般來說,電都是通過魚的血液在體內傳遞,導致血液內細胞成分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對人體也是有害的。
遭遇強烈電擊後,魚的肌肉細胞膜可能發現破裂,導致細胞內含物外泄。其中的酸性物質,對魚肉品質造成損害,影響口感。
脊椎肌肉是否異常
如何鑒別魚兒是否被電擊?姚教授說,魚在被電擊時會產生強烈抽搐,導致其肌肉組織僵硬甚至彎曲,市民在購買時可仔細察看。除去鱗片後,如果發現魚皮僵硬,或者有一些異常褶皺,這樣的魚也可能遭受電擊。
“待我們研究出簡便易行的鑒別方法,一定和市民分享。”姚教授說,上述辦法只是電擊魚的表征,只能說有電擊嫌疑並不能確認這樣的魚一定遭受電擊。市民在市場購魚時如發現這些表征,應該特別謹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