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噸死魚漂浮在墨江縣那哈鄉泗南江水電站庫區,有的已經發臭。養殖戶代誌華說,5月20日起,他們就發現魚開始死亡,到昨天自家的魚已經死了四五十噸,“一年白幹了”。像代誌華一樣受災的養殖戶,官方統計為45家,死魚總計達854.4噸,損失接近一千萬元。

代誌華說,因泗南江庫區水電站發電,水位急劇下降,導致他們用網箱養的魚缺氧死亡。

大量魚死亡,養殖戶損失慘重。

水庫養魚近日大量死亡

“我們的魚都死了!”昨天一早,代誌華就著急地致電本報反映情況。2010年4月份起,他通過貸款等方式,籌了50萬元,在墨江縣那哈鄉泗南江水電站庫區開始用網箱養魚。“我家的魚,是20號開始死亡的。”去年8月,代誌華剛剛養了25箱魚,每箱有4000多尾,每尾都有4公兩多,這些魚以羅非魚為主,另外還有些鯰魚、淡水白鯊等,如果不發生事故,這些魚的收入接近百萬元。

自20日發現死魚以來,代誌華家的羅非魚已經死亡二三十噸,算上其他魚類,共達四五十噸。像代誌華家一樣遭災的,他說還有四五十家養殖戶,死掉的魚估計達到五六百噸。“情況很嚴重,我們已經向鄉上和縣裏反映了情況。”代誌華說。

代誌華說,前年也發現過魚缺氧死亡的情況,但是都沒有今年這次這麼嚴重。他認為,水位線高的話,魚不容易缺氧,但最近幾天以來,庫區因為發電用水較多,水位線相比往年這個時段低了三四米,水位急劇下降,因此造成魚缺氧死亡。

專家稱水位急降致魚缺氧死亡

那哈鄉分管漁業的副鄉長周曉聰認為,今年天旱,庫區蓄水本來就少,加之泗南江水電站是蓄水發電,在沒有來水,或者來水比較少的情況下發電的話,庫區水位下降會比較快。目前,泗南江水電站庫區的水位,相比往年最高時段已經下降了二十多米。他說:“水位下降過快,魚容易缺氧。”

周曉聰說,泗南江水電站庫區共有養魚網箱2600多個,目前,在大壩的上下遊都發現了養殖魚死亡的現象,上遊的情況當前最為嚴重,至於魚死亡的具體原因,“目前各方還在調查,災情比較嚴重,鄉裏拿不出結論,已經匯報到縣裏,請他們出面協調解決。”

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專家組通過調查認為,導致網箱養殖魚死亡的原因,初步確認為水位過低、水位下降速度過快造成局部缺氧,目前災情有繼續向下遊蔓延的趨勢。

政府采取緊急措施減少損失

昨日傍晚,墨江縣委宣傳部發布了一份災情通報,文中稱,從5月20日淩晨開始,泗南江水電站庫區生態網箱養殖的羅非魚陸續出現死魚情況,截至昨天14時30分,45戶養殖戶的767個網箱共死魚854.4噸,魚苗死亡292.4萬尾,預計經濟損失達到912.88萬元。

墨江縣委、縣政府目前啟動以下緊急救災措施,一是組織養殖戶往下遊深水區拖動網箱;二是要求養殖戶準備增氧機,統一給養殖戶發放增氧粉2000袋,提高水體含氧量;三是積極協調魚片加工廠,全力做好生產加工,達到滿負荷運轉;四是協調聯系泗南江水電站調減發電量,控製水位下降速度;五是組織人員對死魚進行打撈,做好無害化處理,並對水體進行消毒;六是組織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專家組到受災地進行調查;七是做好受災農戶的思想疏導和下一輪恢復生產的前期準備工作。

代誌華證實,死掉的魚,政府按照每公斤3毛錢的價格回收了做無害化處理。

水電站暫停發電 正在協商善後

昨日,泗南江水電站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證實,水電站昨天傍晚已經暫停發電。

“每年都有汛前發電。”他說,水庫歸水電站管,村民在庫區養魚,是由政府和水電站簽的合同,村民不需繳費。按照協議,水位在860米-900米之間波動為正常變化,但每天波動不應超過5米,超過則要通報墨江縣委縣政府。

這位工作人員說,發電、泄洪,都會導致水位變化,目前,庫區水位是862.9米,距離死水位860米只有2.9米。死水位的意思是,到了這個水位,就不能從庫區再取水發電。不過去年的水位,也到過距離死水位僅差2.9米這個位置,而近幾天的庫區水位變化,在水電站的明示範圍以內。

“最初我們不了解養殖戶的魚死亡這個事情。”這名工作人員說,後來墨江縣委、縣政府來人溝通,他們才了解情況,目前,水電站的發電已經暫停,何時恢復還未確定,養殖戶養的魚大量死亡如何善後,還得看各方的協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