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引起廣東中山、珠海兩地居民廣泛關註的中山光明市場部分水產品含致癌物"孔雀石綠"的問題終於有了結果,經過抽檢,在12個抽檢樣本中有4個樣本"孔雀石綠"指標不合格,記者昨天(1日)了解到,珠海、中山兩市鯽魚和鯿魚的銷量應聲下跌,而中山相關部門已開展立案調查、追蹤溯源等工作。

中山市海洋和漁業局官方網站顯示,明記海鮮水廠行的鯽魚樣本的隱形孔雀石綠檢出值為每公斤2.78微克,明記海鮮水產行的鯽魚樣本的隱形孔雀石綠檢出值是每公斤2.62微克,浩隆水產的邊魚樣本的隱形孔雀石綠檢出值為每公斤5.46微克,這些數字超出了我國每公斤樣本隱形孔雀石綠檢出值不超過1微克的標準,有的甚至達到了5倍多。

目前上述結果已經上報中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並通報了工商部門,現在相關職能部門正在按照執法程序開展立案調查、追蹤溯源工作。

受到這個消息的影響,珠海和中山兩地的鯽魚和鯿魚的銷量應聲下跌,很多魚販現在不敢從中山這兒進兩種魚,而居民對這兩種魚的熱情也降低了不少。

據中山和漁業和海洋局透露,接下來有多個部門對檢出致癌物從水產品的養殖、運輸、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倒查,中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將開展專項行動,加大監管力度。

廣東省漁政總隊珠海支隊在4月底曾經開展了一個水產品監督抽查,在珠海農貿市場和超市的6個水產檔口共抽取水產品樣品12份。也就是在這次抽查當中,發現了朝陽市場鯽魚和鯿魚含有有害物質孔雀石綠。珠海市政府通過這一事件了解到,沒有一個快速的檢測設備是不行的,記者從市政府了解到,珠海投資1560萬元的珠海市水產品質量檢測室明年就將建成,到時最快2天就可以檢出問題魚,比現在的13天要快了十多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